第10部分(第3/4 頁)
絕,放肆無度,把除他以外的歷史和現在的武學流派貶得一無是處。
李小龍的言論,常常引起眾多東方武師的不滿,他們紛紛指責李小龍“數典忘祖”、“離經叛道”、“掐死了老祖宗”、“砸了同仁的飯碗”。他們試圖以武力讓李小龍閉嘴。結果,沒有一個不敗在李小龍的手下。
李小龍是“功夫超人”,他喜歡,也能夠我行我素。
人們在研讀李小龍的言論著作的過程中,會發現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如果再把他的“言”與“行”作比較,會發現更多的不一致,甚至背道而馳。
這是一個令人費解和引人興趣的問題。
也許是他英年早逝,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善他的學說,去履行他在言論中所構築的風範及意境。
他說過:“美國是一個競爭十分劇烈的社會。”嚴酷的現實迫使他不能以人格化的面目出現。
人們縱觀歷史上的大思想家,尼采的思想是火花式的,是反邏輯、非理性的,不少哲學家認為,尼采的著作充滿矛盾,漏洞百出,簡直是瘋子的癔語狂言;佛洛依德的學說偏執,難圓其說,連他的學生都難以誠服。他宣揚泛性論,主張性的釋放,這使不少讀其著作的人產生誤解,認為他是個色情狂,而事實上,他的性生活很檢點,步入中年,他便早早禁慾。
不求完美,但求創新,人類歷史的燦爛文化往往是這樣創造出來的。
李小龍不是完人,但他絕對是中國武術史上的閃光人物。
談起李小龍功夫的光彩,人們津津樂道的往往是他行遍天下無對手。李小龍的功夫朋友,及對李小龍有研究的人則認為,李小龍功夫的閃光點是他創立了截拳道。正是因為截拳道,才使他的功夫電影異彩紛呈,才使得古老的中國功夫風靡西方世界。
截拳道的英文名稱是JeetKuneDo。李小龍一慣反對對武術流派或招數起名稱的,他認為這樣容易使習練者受束縛,被誤導,並且囿於門派的狹窄天地裡。譬如鷹爪拳,容易使初學者的行為、思維受“鷹爪”二字的侷限,從而不敢放開手腳,隨機應變對敵。
但這樣又會帶來另一個問題,即“無名”最後會導致“無實”,因為新事情如果“無名”,很容易與舊事物混淆,末能成長為撐天大樹便給舊事物同化掉。因此,矛盾中的李小蘢還是為他悟識和創立的武術起了個名——截拳道。
接照字面上解釋,“截”就是潛步接近或半路攔截:“拳”是指拳法或拳的風格:“道”則是基本的招術及方法。
事實上,截拳道不是招術,而是戰術;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論;不是具體的物相,而是抽象的哲學。
截拳道是功夫的哲學,或哲學的功夫。
截拳道沒有規範性的動作,也沒有明顯的動作特徵。這一飛腳和神拳是截拳道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說其是,是因為天下一切實用招式皆可為截拳道所用;說其不是,是因為截拳道並沒有把這些招式嵌定在動作規範與行動步驟裡。
“是”與“不是”的原則只有一條——克敵致勝。
李小龍十分反感拳派的動作特徵,他認為不必給人一眼識別,好的拳法應是出神入化的。李小龍看過一位中國拳師表演猴拳,模仿猴子維妙維肖,甚至還出現猴子眨眼、搔癢的動作。李小龍認為,看之有趣,用之無奈,其中花架子必多,只合上臺演《西遊記》中的孫悟空。
“善用兵者隱其形”,是為至理。
在比武和電影中,李小龍常使出絕妙絕倫的高躍踢腳。有一位求教者問:“這是不是截拳道?”李小龍說:“是因為我比較擅長,如果我掌功好,我就會見機掌劈。”
李小龍在傳授截拳道時,設計了一套規範動作,其中包括:腳法、手法、步法、擒摔法、消截法、閃避、反擊、回刺,等等幾十項。這是為初學者設計的,有如傷者手中之柺棍,一旦痊癒便行走自如,必將柺棍棄之為薪。這也有如中國的禪宗,禪宗主張“不立文學”、“教外別傳”,而實際上,禪宗的語錄、公案、典籍汗牛充棟。這一切,是作為初習禪者啟蒙之用,並非禪義所在。真正的禪,只能悟識。
李小龍在他的武學著作裡說:“截拳道是無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因其是無派無別的,亦可適於任何派別。”
李小龍的功夫門徒,劇作家史達靈·施裡芬做過一個夢,夢見他駕駛的汽車突然在一個不見人影的街道上爆胎了。突然,一輛汽車急速駛來,停在他面前。車上跳下四個人,氣勢洶洶朝他逼來。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