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參與也可以不參與,這樣效率更高、動力更強,避免了之後出現不和諧。”四兄弟分家後各奔前程,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蘇寧環球集團董事局主席張桂平說起1999年與弟弟張近東之間的分道揚鑣頗有感觸:“原來是一股道上跑著兩輛車,現在是兩股道上各跑著一輛車,我想這個力量肯定比原來大。”
而黃俊欽、黃光裕兄弟倆當年及早分家,都在各自的領域內創造了商業成功的神話……這個貧困的農村家庭養育的兩個兒子,竟然都成為中國大陸的鉅富。
樹大要分杈,這是自然規律。在家族企業中,不合則分,即可以避免同根相煎的悲劇,同時也可以儘量避免出現“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連鎖反應,讓整個家族企業毀於一旦。
當然,也有人從基業長青的角度,對這種兄弟分家持更多否定的態度。基業長青幾乎是每一個家族企業的美好夢想,但類似於國美黃俊欽、黃光裕這樣的兄弟鬩牆與分家,雖然有效地切割和阻止了家庭矛盾的繼續惡化,防止家族企業滑入毀滅的深淵,但同時也成為基業長青的巨大絆腳石。
在2006年6月的美國《家族企業》雜誌上,公佈了一份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業名單,其中有4家“千年企業”,比如日本從事建築施工的企業……金剛組,建立於公元578年,至今傳到了第40代,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
而華人的家庭企業,總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均分下越變越小,很少有幾代人共同努力累積成富可敵國的家財。企業的分家,實際上迫使企業財富的累積在時間和空間上面臨夭折的命運,這成為我們產生“百年企業” 和“千年企業”最大的文化桎梏。
三段愛情和幾員大將,在黃光裕本命年一起湧現(1)
“我不想說我很親切/我不想說我很純潔/可是我不能拒絕心中的感覺……”這首由楊鈺瑩唱紅的流行曲,是電視劇《外來妹》的主題曲。《外來妹》於1991年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時轟動了全國。自此,“外來妹”成為一個和廣東改革開放緊緊聯絡在一起的詞彙。
就在1991年,黃光裕18歲的大妹妹黃秀虹也成為了一名外來妹。但她這位外來妹顯得與眾不同……眾多外來妹都是紛紛南下去廣東打工,而她卻逆流而上從廣東汕頭老家北上來到了北京;眾多外來妹出去打工都是舉目無親、無依無靠,但她在北京城內卻有大哥黃俊欽和二哥黃光裕,而且兩人已經成為擁有數家電器零售店的小老闆。
黃秀虹學的是會計,於是在國美從一般的財務人員做起,1995年至1996年升任國美電器西四分店店長。黃秀虹說:“不會因為我是老闆的妹妹,就一定要有個好的職位,我很高興我可以從底層做起。”因為有了這個平臺,黃秀虹的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從剛開始面對財務報表時的手足無措,到後來逐漸學會妥善處理每天不斷湧現的各種問題。
2004年,黃秀虹在接受筆者採訪時,透露了她當時的巨大壓力:因為工作上的事情,她經常徹夜難眠,好多個夜晚,她雖然已經回到家裡,閉著眼睛躺在了床上,但仍然覺得自己彷彿還在辦公室內,大腦中所有的細胞仍在高速運轉,想著那些千頭萬緒的公事,有時一個問題一想就是好幾個夜晚。黃秀虹說:“別人做不好還情有可原,但我做不好就不行,我必須要做到比別人更好,誰叫我是黃光裕的妹妹!”
在剛到北京那段忐忑不安的日子裡,一個男孩走入了她的生活。當時國美電器還在創業初期,企業的規模不是很大,所以公司一些重要的職位都是回到廣東老家去招人。這個男孩在一次招聘中進入了國美。他雖然剛高中畢業,但由於聰明能幹,很快就得到了賞識,成為財務方面的負責人,早幾年公司使用的財務系統軟體都是由他主要負責做起來的。
黃秀虹對筆者坦言,自己一直是一個十分傳統的人,所以她很平靜地渡過了沒有初戀的學生生涯。在她的觀念中戀愛與結婚基本是劃上等號的,所以讀高中時當看到同學們有談戀愛的,覺得他們都在浪費時間與精力,認為這種早戀都是會無果而終。
由於工作關係,兩人有很多機會在一起,慢慢地就產生了好感。兩人的感情經歷沒有太多懸念,在相識一、二年後的1994年,21歲的黃秀虹嫁給了 25歲的他。婚後兩人很快有了一個小女兒,這個小家庭渡過了一段非常甜蜜的時光。也許在黃秀虹的腦海裡,和一個可靠的人在一起,然後結婚、生子,做一個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是一生中最大的樂事。但後來卻事與願違,這是後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