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第1/4 頁)
就技術而言,水陸神廂除了能在水上浮起之外,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它的重量了,1500米長僅250噸重,不用說,鍊金術士閣下一定用了不少珍貴的材料,否則它也不值8200萬枚金幣,真換成人民幣的話,這筆錢都夠建一條大秦線了。
停車場也放不下30節車廂那麼多,於是一直拖到晚上,再找拖車掛上臨時拼湊的板車,將它們牽引到臨近的江涇倉儲區去。拖車和板車多是從軍隊里弄來的,有些是他們運輸坦克的制式裝備,有些是江寧的工程團自己改裝的。要不是陳易的身份,別說弄不到這些裝備,運輸的過程中也會有不小的麻煩——交警直接在遠處封鎖了道路交通,幾乎可以算是嚴重違規了。
當然,為了領導或者領導的子女違規,那是權力人士最大的幸福,掛著橄欖枝的交警隊長甘之若飴。
……
第三百零四章 超長貨運列車(2)
經過測試,水陸神廂能夠裝滿鋼筋和鐵錠而移動自如,不知什麼合金製作的輪軸雖然吱吱作響,但維持個每分鐘300米,也就是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卻不成問題。
當然,在這種狀況下,它的水上功能肯定是沒用了。
要裝滿45萬立方米的車廂不是件簡單的事,當然,這是要看對誰來說了,就陳易而言,在江寧倉儲區,動用近千名武館職工和近百輛叉車、推車、吊車和卡車,裝卸速度還是相當快的。武館經過了半年多的發展,雖然花掉了不少錢,但總算是有了一定的幫助。
根據職工們的忠誠度和受控制力的不同,他們可以很方便的安排他們進入某一專案進行工作,裝卸也是如此。
不過,對陳易來說,真正要解決的還是陳氏大賣場的問題。最初他是單人上路,背個大包,帶三個箱子,在地鐵站進出都沒有大問題,後來建賣場的時候,也就是利用一番地下停車場的隱蔽性,幾輛卡車算是多的了,現在卻不行了,江涇服務區雖然就在附近,可濱江路畢竟是繁華地段,凌晨也總有車經過,不能每次都搞封鎖,好像每天都有傑出的無產階級政治家逝世似的。
橫在陳易面前的主要問題是賣場二樓以上的數百商家,做生意講究熬碼頭,如今好不容易熬出了碼頭,讓人家立刻離開顯然不行,就算是給錢,那也非得足夠他們熬出下一個碼頭才行——這筆錢的心理價位乃是正常人都不願意支出。
陳易找來幾個下屬公司的手下商量,卻是方重經常搞資本重組,相當有經驗的道:“既然準備把樓拆掉,那就開個危樓證明好了。”
“才建好的樓就成危樓了?誰會相信?”唐雄飛在電話裡奇怪的道。
“你離開中國太久了。”方重一曬,道:“隨便一個處級單位就能開出危樓的證明,打通關節才要幾個錢。等證明一到手,咱們按照合同上的違約金賠錢給商戶,然後立刻把樓拆掉,到時候誰能證明那不是危樓?”
唐雄飛搖頭不吭聲了,他如今在華爾街,玩的都是違背道德和良心,但不違背法律的事情,這樣的事情肯定是不參與的。
陳易沒有當冤大頭的意願,能在城市中心租到店面的商家,七拐八拐的總有各種關係,一旦玩拆遷之類的事情,往往會要價到對方吐血方停,他在別人眼裡指不定是何種品牌的肥羊。
簡單考慮了一下,陳易便道:“也好,我們可以在違約金的數字上增加一點,別讓人家吃虧。”
“不行。”方重立刻否定,勸道:“陳先生,現在的人哪有不精明的,您一加錢,他們反而覺得有問題,更不會賣了。其實陳氏大賣場建在老地鐵站上方,地基不穩什麼都能拿出來說,怕就怕拖的時間長了。”
唐雄飛嘟囔道:“給錢不就快了?”
“你能給多少?他們的租金一年也許是5萬塊,現在違約金賠他們5萬塊,但你只要露出一點軟弱,他們撲上來就要你50萬,你給是不給。”
“怎麼能是50萬?”。
“他們會說,我現在一年賺50萬,你要拆樓了,自然要補他們一年的利潤。”
“拆了可以再去別的地方賺錢……”
“管你。拆遷就是這樣。”方重不屑的哼了一聲,他與各種開發商或者公司合作多年,尤其清楚城市拆遷的困難。這個時代,越是赤貧的人越是吃虧,例如農民、下崗工人,連有限的賠償款都可能拿不到,但若是換做是在江寧市中心的商家,那拆遷者面臨的將是各種自以為中了彩票的上竄下跳的民眾,稍不留神就要賠本賠名聲。
陳易摸摸腦袋,道:“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