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4/4 頁)
陳易仍是世家子的做派,哪怕窮的掉底,面上絲毫不漏,渾不在意的點頭稱是。這也多虧了魔法卷軸帶來的底氣。
說完了事兒,他就起身道別。
未料到,那良教授沉吟片刻,竟然道:“擇日不如撞日,我們現在就去系裡,咱們也用用高科技,‘中子活化分析’,整套裝置都是新進的。”
第十六章 湯臨澤
郎教授其實很不看好另外兩個碎片,礙於未能確定,故而只說行話“看不準”罷了。既然瓷器主人堅持,他也想用儀器測後看看。
比起尋常的C14等儀器,中子活化分析法,是對具體而微的微量元素進行測定,甚至可以從中得到產地等資訊,號稱瓷器的指紋斷代,年代更是不在話下。
說做就做,郎教授呼啦一下,站了起來,渾身的肉顫了兩顫,越發像是羅小山的加強版。
三人並行至考古系的小樓,仍然可見幾個研究生在工作。
郎教授是院部教授,二話不說,隨手點了兩個人,就讓他們動手幫忙,自己卻是拿了茶杯,邊喘氣邊喝茶休息。
所謂的手續繁雜,由他親自出馬,反而變成了簡練。
由於教授什麼資訊都沒透露,在儀器前的研究生反而愈發緊張。不管是遍佈裂痕的瓷器,還是瓶底“雍正年制”的兩行四字篆書款,都說明器物之不凡,他侍弄起儀器來,便緊張有餘,速度不足,到了最後,更是將所有碎片都給測了兩遍。
好在郎教授是個慢性子,多等兩道茶,一點都不心急。陳易和羅小山就坐如針墊,見到報告的時候,牛眼瞪的老大。
“我們一起看看?”正在翻報告的郎教授,呵呵的笑了起來,想起當年,自己初入行的時候,不也是這般。
“一起看看,一起看看。”陳易和羅小山同時回答,一左一右的湊到了教授旁。
整個報告,其實頗為單調,除了各種字母和數字的編號以外,就是年代的判斷,在一水兒300年外,獨獨一個碎片標的70年引人疑竇。
郎教授也是訝異萬分,說道:“兩大一小的瓷片,證明是真的了。小夥子運氣不錯。”
罷了,他自己進入沉思狀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