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那加大號的拖鞋,多半就是郎教授本人的。
這位主兒,正以一座山的形態坐在客廳沙發上,親切的向兩人露出笑容。他正面的寬度,足以媲美前方那60寸的平板電視。。
陳易一陣膽寒,心裡卻想:羅小山莫非姓郎?
胖子自己也在那裡左看看右看看,他可有些年,沒有在比大小的時候失敗過了。
郎教授畢竟年紀大些,沒有對羅小山表現出太大的興趣,很快則將目光轉向陳易手上的盒子,笑道:“這就是你說的瓷器吧?”
“是。”陳易恭恭敬敬的將盒子放在桌上,繼而小心翼翼的取出來,口中道:“我對古董有些興趣,這次買了它,忍不住想找人鑑定一下,麻煩到您,實在不好意思。”
郎教授是江寧知名的收藏家,這次還是看在慈善基金的面子上,才願意幫他個小忙的。
他原本只是禮貌的笑著,看到陳易掏出的東西,卻“咦”的一聲,從桌子上拿起來後,就再不說話。
陳易笑呵呵的道:“郎教授,賣瓷器給我的當鋪說,上面顏色略有變化的四塊碎片,真假存疑……
郎教授伸出手指,示意靜音。
老太太看見了,嗔怪的道:“看看你這人,人家還說話呢,算了,你們兩個再等等吧,喝茶,吃些小點心,我自己做的。他就是這個毛病。”
“沒事兒。”陳易微微一笑,一點兒都不著急。
透過感知卷軸,他已有大半確定不會虧,請郎教授鑑定,除了求個心安之外,是擔心有可能的場外因素——譬如用舊貨再造假。正常來說,四塊碎片,三塊真,一塊假,那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陳易心裡明白,羅小山卻不明白。他瞪著貓眼大的熊眼,簡直是坐臥不寧,彷彿是自己掏了全副身價,買的貴重古董。
似乎是故意與之做對似的,羅小山越是著急,郎教授手上的動作就越慢,到了最後,那放大鏡幾乎是不動了,人是兩眼無神的想起了事兒。
綠地粉彩描金鏤空花卉紋香爐,顧名思義,是通體以綠彩為底色,墨彩描金的御用瓷器,造型別致,與眾不同。
在郎教授看來,這樣的器形,只要是完整的,那就是博物館、拍賣行都難找的珍品。哪怕是碎裂開來,修復了仍不失為一件國寶級瓷器。但4個碎片存疑,卻讓其痛心疾首。
他看了老半天,才嘆了口氣,道:“這裡面,一大一小兩個碎片肯定真的,你看,雖然它們的顏色都有了變化,但實質上是自然的變換,……唉,可惜了一個好物件啊。”
聽他的語氣,好像只看好這兩個碎片。
儘管如此,他已是比典當行多判斷出了兩個碎片真假,若是出具證書的話,瓷器的價值立刻飆升兩倍。
胖子興奮的喘起了粗氣,狠狠的搗了陳易一拳。
後者痛的咬牙切齒,卻仍不滿足的道:“郎教授,那剩下兩個,用儀器測的話,是否可行?”
唯有證明兩個大碎片都是真的,這個瓷器才值80萬,否則哪值得大價錢購買。當然,剩下那個連年代都不對的小碎片,證明造假也無傷大雅。
陳易語氣適中,既無狂喜亦無沮喪,郎教授暗自點頭,做文化的,就該有此胸襟氣量。
對陳易的話,他稍稍猶豫了一下。作為收藏圈中人,他是不怎麼願意用儀器的,考古的過程中也就罷了,私下裡看東西,卻有許多忌諱。
看對方的年紀,郎教授實話實說道:“系裡是有C14的機器,拿來測測不是不行,但那樣耗時不說,誤差往往有好幾十年。其實做收藏,有時候不必如此較真。”
他說著敲敲腿,道:“這器件除了保管不易之外,很有收藏價值,你無論是自己留著,還是出手,都不必深究另兩個碎片的真假,有時候弄巧成拙,反而不美。”
這是老成之言。此刻瓷器的價值,其實是包含著不能確定的兩塊碎片,而若是檢驗之後,發現另兩片乃是假貨,價格反要下降。
如果陳易沒有用感知卷軸檢驗,大約會按郎教授的建議來做。但現在,他卻大大方方的攤開手,道:“幾十年應該也夠了吧。東西我放在這裡好了,等您什麼時候有空了,測完我再來取。”
“放在我這裡?”郎教授略有詫異,轉而笑了起來。就算有兩個碎片看不準,剩下的物件也值20萬的樣子,價錢且不說,這份信任殊為難得。這些年,國內的專家教授可沒什麼好名聲,幫人鑑定東西,最後私吞甚至硬吞了的都不少見,普通人的態度每天都在變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