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的,心懷異志才是真的。魏豹原本並不貪心,他的理想也就是奪回祖宗的家當,好好的做個魏王。
但是,當時一個知名相士的一句話,讓他從此胸懷大志,走上了不歸路。
魏豹有個姬妾叫薄姬(後來的薄太后,以後會說到),薄姬是魏國宗室魏媼與蘇州薄生之女,秦末大亂,魏國復立,魏媼把薄姬送給魏豹為妾。魏豹宮中美女眾多,起初他並未注意薄姬。魏媼擔憂女兒的前程,請來著名相士許負給薄姬相面,沒想到許負見到薄姬,竟大吃一驚,說道:“此女生兒當為天子!”
這話傳到魏豹耳朵裡,可把他高興壞了,對薄姬從此另眼相待,那時候,魏豹還在劉邦手下混飯吃,混得沒一點意思,於是就有了想法:兒子為天子,老子怎麼可以寄人籬下?不給他多掙點家業,他怎麼當天子?
這位仁兄的邏輯實在有些簡單,兒子能怎樣就一定表示老子要怎樣嗎?
現身說法,劉太公就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而他兒子卻做了漢王。
說一句不道德的話是:薄姬的肚子一點動靜都沒有呢誰知道是誰的兒子?
話很難聽,但事實卻如此。
從此,魏豹基於為兒子未雨綢繆的無私父愛,一直伺機自立,漢軍彭城大敗,劉邦自顧不暇,沒工夫管他。魏豹以探望母親為由,跑回魏國。
這一跑他便再也沒打算回去。
破魏。
劉邦見無法說服魏豹回心轉意,那就打吧。
韓信被任命為左丞相,率兵伐魏。
魏豹得到漢軍來襲的訊息,在黃河渡口布下重兵。
韓信引兵到達黃河臨晉渡,見對岸魏軍早已嚴加戒備,一時無法強渡,於是下令就地安營紮寨,與魏軍隔河對峙。
韓信暗中派了很多探子查探黃河上游軍情。
優秀的將領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情報極其重視。
探子回報,夏陽(近陝西合陽東)渡口守軍較少,那裡水勢湍急,所以守備鬆懈。
韓信知道這一情況後,他在心中已經暗暗選定了突破口。可接下來的問題是:去哪找這麼多渡船?臨時造船是不可能的,造船是門技術活,等把船造好造夠,對面新婚的魏軍兄弟的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那怎麼辦?
沒關係,這點事情難得倒韓信,他就不叫韓信。
按常人的思維一般是這樣的:想到渡河就想到船,想到船就想到槳,想到槳就想到船伕。學術上來講,這叫再現思維,就是說依靠過去的記憶來進行思維。與再現思維相對的叫創造思維。創造這兩個字,已經很言簡意賅,就不用我多費舌頭。
韓信對於渡河的想法是這樣的:誰說渡河一定要用船?
所以韓信的思維屬於創造思維。
於是,韓信命令曹參帶兵入山伐木,越快越好。
接著命令灌嬰去附近集市大量購置瓦罌(大肚小口的陶罐),越多越好。
買瓦罌做什麼,難道要暢飲一番!灌嬰心有疑問,又不好去問。
上級指示,下級只管辦好就行。
過了兩天,木頭弄來了,瓦罌也買來了。曹參和灌嬰在帥帳裡等著韓信的下一步指示,韓信笑了笑,也不說話,只是給他們每人一張字條。
兩人出了帥帳,開啟字條一看,上面寫著:製作木罌之法,根據木材長度,把把相應數量的瓦罌封住口,排成長方形,口朝下,底朝上,用繩子綁在一起,再用木頭夾住。
字條不僅有字,而且還配有韓信自畫的插圖。
這可能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軍事科技工藝說明書。
灌嬰說道:“韓元帥搞什麼名堂,造這些東西幹嘛?”
曹參說道:“想必元帥自有妙用,我等造好就是,別窮操心!”
按韓信的說明書,幾天之後,便已造好數千木罌。
韓信細細的檢查了一遍,沒查出什麼大問題,也就放心了。
等到黃昏的時候,韓信命令灌嬰帶兵留守西岸,搖旗吶喊,看守船隻,沒有得到命令不準擅自渡河。
韓信則與曹參領兵往夏陽渡口開拔。
灌嬰讓將士們在臨晉西岸扯開嗓子吶喊,作出馬上要強渡黃河的姿態。
漢軍的吶喊惹得魏軍神經高度緊張。
夏陽渡口。
魏豹原以為這裡水勢湍急,沒有渡船,漢軍是無論如何不會選擇從這裡渡河的。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