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1/4 頁)
阿難言:“此勞同結,云何解除?”
佛告阿難:“吾今以乎,左右各牽,竟不能解。汝設方便,云何解成?”
阿難自佛言:“世尊,當於結心解即分散。”
佛告阿難:“如是如是。若欲解除,當於結心。阿難我說佛法,從因緣生,非取世間和合麤相。如來發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隨所緣出。如是乃至,恆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頭數。現前種種,松直棘曲,鵠白鳥玄,皆此元由。是故阿難,隨汝心中,選擇六根,根結若除,塵相自滅,諸妄銷亡,不真何待。阿難,我今問汝,此劫波羅巾,六結現前,同時解縈,得同除不?”
“世尊,是結本以次第縮生,今日當須次第而解。六結同體,結不同時,則結解時,云何同除?”
佛言:“六根解除,亦復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
至於康德的空間的範疇,佛把它解釋為一種“迷妄的”心境。
〖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威國土,知覺乃萊生。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現在我們已接近對於禪的研究,它簡言之,是在一個閃光中,對真正實在的直覺的把握,難就難在從任何感覺之一達到心的本質的自由。
〖香以閤中知,離則元無有,不恆其所覺,云何獲圓通。〗
或者固定人的沉思在一個目的物之上。例如人的鼻尖。
〖鼻想木權機,只會攝心住。住成心所住,云何獲圓通。〗
用說明的語句來達到真正瞭解或證實特別困難:
〖說法弄音文,開悟先成者。名句非無漏,云何獲圓通。〗
最後,弟子之一的文殊,對另一大弟子阿難說法。警告他抵抗記憶,甚至對剛才他所聽聞的佛所說的話的記憶。
〖阿難從強記,不免落邪思。豈非隨所淪,於流獲無妄。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佛母其三味。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蓄聞威過誤。……卻來現世間,猶如夢中事。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雖以諸根動,要以一機抽,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反聞聞自性,性威無上道,圓通實如是。〗
『注:阿難與文殊在佛教萬神殿中的地位,可與聖保羅與聖彼得在基督教的地位相比。他們的神像,在中國的佛廟中常站在佛的左右。』
【一、禪】
摩訶迦葉在佛講道講到某一點時微笑,這是一種會心的微笑,禪宗在此溯尋到它的起源。於是佛教最流行的一個宗派從此開始。因為迦葉被認為是禪的教義的第一位老師,經過了二十八代而達摩來到中國,帶來了佛心及會心的方法(嚴格地說是心印,吻合到像印版一樣),而成為大家所知的禪宗的始祖。這事發生於六世紀。當時中國人及某些統治者已經信佛教,這種禪的教訓在中國人心中得到了迅速的共鳴。這個宗派發展得很快,經過了六代師弟相傳,至偉大的六祖慧能止,由這一點起,在南中國及北中國各有豐富而不同的發展。
『注:一九四四年,我在近廣東省北方邊界的曲江,看到一間寺廟,據說六祖的真身在那裡(譯者按:那寺是南華寺)。這裡有兩具作坐姿的真身(木乃伊),他們的身體和麵部都塗以厚厚的紅漆來保護,保持如生的表情。他們的身體披上衣服,放入庵中,供人崇拜。我之所以提及它,因為知道的人不多。』
經過十餘代之後,鈴木大拙教授來到哥倫比亞大學演講禪學。用言語來傳授一種言語無用的教義,且對具有邏輯觀念的西方聽眾解釋邏輯的無用,真是一件偉跡。對於釋明某種超乎人類通常瞭解之外的無限真理而用某些字句,或只解釋那些字句,都的確是無用的。禪所想成就的是得到一種在感覺的心以外的“無限制”的心境,而人愈用被文字限定的言語,會愈迷惑。因此中國的大師們發展出讓局外人覺得神秘的手勢與謎語。當有人問一位大師什麼是禪的時候,那位大師在他臉上打一巴掌作為答覆;另一位大師只豎起他的手指;另一位大師可能吐口水。所有這些都是教授一種否定一切教義的教義,傳達一種本身避免一切言語及一切邏輯的探究真理的方法,用手勢或動作來暗示普通日常生活中一個簡單動作的莊嚴神秘超凡的性質。我知道鈴木大拙教授不會給哥倫比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