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林語堂自傳 > 第18部分

第18部分(第4/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獲得槍神祝福的我,竟變成了女生全點悟性?當然要學遍天下武學火影:系統認錯主角後我覺醒了!傾盡天下攜手山河乒乓:師承張藏獒續寫國乒榮耀歐希樂斯的日記病弱萬人嫌乖茶,頂級大佬離綜寵穿梭電影世界開局抽取燕雙鷹相思封鎖情原神之開局魔刀千刃全民木筏求生,我娶妻就能變強全息網遊:擁有神器後我職業全能NBA:老子天下第一歡迎來到星火樂園餓殍:鏡花水月咒回土著被綜漫男神們包圍礪刃!普通人2025年改運風水網遊:治療與守護鄉愛永強媽重生,坤爹我不伺候了

相和諧為基礎。當這個“真義”實現時,便“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就是儒家的哲學基礎。

我覺得這是令人滿意的。人性不被視為和道德律相反,而需對人性用種種反抗、克勝、壓抑等手段。人的本身有為善的可能性。因此,這種教人“完成我們的人性”就是合乎道德律的最初的、古典的儒學;和後來十二世紀及十三世紀,因佛教“孽”的思想的介入,而有注重節制及懼怕情慾的傾向的新儒學,立於對立的地位。而這一點可能使許多不明白古代儒家理想主義的學生感到驚訝。這點人的天性,子思稱為“天命”。因此中庸開首那三句話含有哲學的意義。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甚至在古典的儒學中也有談及“節制”人類的慾望,但人性當被視為要完成的東西而非要反抗。在這裡,“完成”一字的意義是順從(率)。

因此完成天性及實現人的真我是儒家的教條。這一點是儒家與道家都同意的。道家莊子最大的關切是讓動物及人各遂其生,或讓他們“安其性命之情”。儒家企圖藉養成好習慣及好風俗來顯出人最好的性格,道家則非常懼怕干擾。

在這裡我們可以注意儒家與道家之間的某些相似點。我們不必一跳跳到因為那個“道”字的應用,而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嫡妃重生世界第一偵探事務所穿越之帶著空間養夫郎害羞蜜糖糾正之界寒梅舞春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