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飼料業是這架飛機的身子,處於主要產業的位置;金融業是飛機的左翼,房地產是飛機的右翼;而正在初步踏入的高科技等領域是飛機的尾翼。旅遊業則可以看做是這架“永好號”巨型飛機的豪華裝飾。
劉永好不追趕潮流,相反,他的判斷總是與潮流存在一個時間差,比如當掀起發展多元化的潮流時,他則專注於把飼料業做大,而當人們開始傾向於專業化發展時,他又開始向房地產、金融甚至高科技領域滲透。當房地產是暴利行業時,他拒絕加入,而當房地產開始轉入買方市場的“微利時代”,當別人感到房地產這碗飯越來越難吃的時候,他卻意識到機會的存在,他認為房地產有極大的發展空間。他果斷地躋身於房地產行業,而且一出手就是成都最大的房地產專案。
劉永好曾在一次談話中對他的以上動作進行揭秘:“實際上十幾年來我們一直在做專業,我們在主導行業取得一定成就,新希望集團46家工廠分佈在南方各省,每隔100公里左右就有一個工廠。但是飼料業不可能像以前一樣快速發展,如果我還在不斷地建新廠,就會造成自己跟自己競爭,就會限制企業發展。”
飼料行業在發展初期非常吃香,但隨著競爭的加劇,飼料行業的利潤越來越薄,劉永好越來越感覺到適度多元化的緊迫性。“1998年我們幾乎有兩三個億沉澱在銀行裡,再加上兩億的股本金,就是將近5億元,我們在主導行業短期內不可能投資大量資金再建50家工廠,就必須為這5億元找一個出路,我們就要開始探討一條專業化和有限多元化結合的新路。”
在意識到傳統產業的侷限性後,劉永好就開始構築他的第二、第三個平臺。他謹小慎微地進行選擇。經過兩年時間的慎重論證,他認為自己基本上具備進入房地產的條件,並聯合岷江新希望房地產開發公司在成都投資10億元,開發了成都市最大的房地產專案“錦官新城”,取得了3天收款1億元的好成績。
與此同時,他多次對民生銀行注資,成為民生銀行的最大股東之一。金融、房地產構成了他的第二個產業平臺。此外,劉永好也在構築第三個產業平臺,他在北京成立了永好科技公司,一方面與成都電子科大組建一個公司,準備拓展計算機管理資訊系統業務,同時向網路工程、財務軟體方向發展。
如果要問劉永好怎麼會有如此好的精力經營如此大的產業?劉永好會回答說,首要的問題是要把投資和經營分開。新希望的飼料業是一步步做起來的,是一種經營行為;而銀行、保險都是有專業的團隊進行管理,只需要研究投資行為,把握機會,不需要做太多的經營管理方面的事情;新希望投資房地產,則既需要投資,也需要運作。新希望的每一項產業都是需要組建專業的團隊來進行操作的,劉永好本人只是作為一個投資戰略的決策者,更多的是依靠管理團隊,聽他們的意見。
劉永好認為,是否能夠多元化發展,關鍵要看個人的能力和企業的基礎,要看企業是否有較強的資金實力、融資能力,是否有穩健的管理團隊、較為堅實的企業文化基礎,是否有一個人才培養的體系以及企業管理機制是否完整健全。在此基礎上進行多元化擴張,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稱呼劉永好的方式很多,比如飼料大王、養豬大王、地產大亨、金融大鱷等,但是劉永好覺得這些稱呼都不太合適,他比較喜歡別人稱他為企業家。他說:“叫我‘企業家’比較好,一個既做農業,又在房地產、金融等方面也略有涉足的企業家。改革開放後,我們抓住‘吃’這個問題,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機遇,也得到回報。現在,‘吃’解決了,‘住’的問題提上了日程。13億人,特別是城市人口的居住問題,已經引起了多方關注,這又是個大市場。金融投資,是更高層面的投資。我們投資金融企業,是以飼料業以及農產品為基礎的。所以,我傾向於叫我‘企業家’。”
三、學習和專注:成功的兩大法寶(1)
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非常重視學習新知識。在他看來,知識與個人命運密切相關,只有不斷掌握新知識的人,才能在商海中捕捉到新的發展機會。他說:“一個人只有不斷填充新知識,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不然你就會被那些擁有新知識的人所超越。”
劉永好和李嘉誠有非常相似的一點,就是劉永好也非常熱愛學習,他每天都在學習新知識,不斷接受新資訊,不管是行業內的,還是行業外的,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資訊。他有個隨身攜帶筆和本子的習慣,凡找人談話或接受採訪,只要對方說得有道理,他就記下來,他每年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