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華為研發 前言(1)
如果有人問我:“你在華為研發的日子快樂嗎?”我會很負責任地告訴他:“在華為研發工作的那段時間,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而且這也是很多早期華為研發人員的共識。當年有人曾說,“華為研發部是工程師的天堂”,這句話一點也不過分。所以,我在寫本書的過程中,內心充滿了對華為研發工作甜蜜的回憶,並努力對華為為何能成功做到這一點進行思索。促使我提起筆來寫本書的原因,既有這幾年隨著華為步入1 000億元人民幣銷售大關後,社會上對於華為公司的過於神化—認為華為的經驗不可學,中國不可能再有第二個華為;又有社會上某些對華為公司尤其是研發人員管理方面的種種誤讀。由於今天的華為已成為中國研發的一張“名片”,成為全球擁有最多研發專利的企業,因此社會上還有一種較為普遍的誤解,以為華為公司從一開始就是把“雞蛋”放在研發這一個“籃子”裡的。但其實,華為也是從“貿工技”起步的,並非充滿神化和魔力,華為強大的研發實力並非一日之功;華為的研發道路有著其一步步自然發展的歷程,並非遙不可及。我作為這一過程的見證者,希望能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並給廣大中小企業的創立者、管理者和研發者樹立信心,並堅信華為的研發經驗是可以學習的。
提起筆來寫作本書之時,正值國際金融危機的“寒冬”,廣東發生了數萬家中小民營企業關門倒閉的現象。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跨過30週年,就在很多領域發生了“國進民退”的狀況;而在很多領域內“中國製造”更是被某些國外媒體抹黑為“低價劣質”的代名詞。今年是新中國建國60週年,偉大的祖國面臨著向一個新的發展臺階邁進,國家正面臨著向“創新型”經濟模式的轉型,中國下一步不僅僅是走向世界,而是要在世界舞臺上擁有更多的市場地位。中國的繁榮靠什麼得以持續?中華民族的崛起靠什麼得以持續?華為公司作為中國創新經濟的代表,作為一傢俱有世界級影響力的中國民營企業,給我們帶來了諸多具有說服力的示範與可借鑑的案例。
民營企業究竟還有沒有發展的前途?適合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道路究竟會是什麼樣子?在國際金融風暴之後,應該如何去渡過危機?這些都是我在寫作過程中反覆思考的問題,希望讀者在閱讀華為從2萬元起步的坎坷研發發展之路時會有所領悟。
在寫作本書前,我曾請一位在珠三角民營企業工作的朋友張震列出他對於華為研發所關心的問題。承蒙他的認真考慮給出瞭如下的清單:
(1)華為的第一桶金是怎麼來的?
(2)華為在發展的初期有哪幾個重要的研發里程碑?
(3)華為在危機時刻是如何轉危為安的?
(4)華為在創業期與發展期,是如何擊敗競爭對手脫穎而出的?
(5)華為的技術研發優勢是如何一步步積累下來的?其內部管理機制是什麼?
(6)作為一直飛速發展的企業,華為的財務和現金流是靠什麼支撐的?在創業發展初期,華為是如何融資的?
(7)華為的用人方法有何特點?內部人如何降低內耗,一致對外?
(8)華為的企業文化與企業核心價值觀是什麼?華為的企業文化是如何沉澱和提煉出來的?文化對華為的發展起到多大的作用? txt小說上傳分享
華為研發 前言(2)
應該說這幾個問題所涉及的主題,都是廣大中小企業目前所面臨的困惑,我在寫作中也緊緊圍繞這幾個問題進行詳盡的描述。目前銷售額1 000億元人民幣的華為,已不適合中小企業學習,但是,處於創業期或早期華為的經驗,以及克服困難的方法和智慧,卻可以供當今面臨很多相似問題的中小企業學習和借鑑。
開闊我寫作思路的還有一家叫“麻辣誘惑”的餐廳。餐廳的大堂經理用非常尊敬的口吻告訴我:“我們餐廳三年前開始學華為的研發,對我們的工作促進作用非常大。華為研發的經驗對我們很有幫助!”IT業出身的我聽後非常驚訝:難道華為的研發經驗不僅適用於IT企業,還能對社會上多數行業的管理都有幫助?
本書主要內容如下:第一篇是華為創業期,主要回顧了創業期華為 “第一桶金”的來源,以及如何從無到有開始自主研發;第二篇是任正非如何解決自主研發最關鍵的人才問題,並突破研發資金困境的一些具體實踐經驗;第三篇是華為中央研究部建立及發展的過程、內部的運作經驗,以及曾經失敗的案例;第四篇是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