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準SDH技術是一項創舉,不僅在中國,而且當時在國際上都是最先進的一種實現方式。
李一男僅憑著看了幾本書,提了一點想法,雖然還只是一個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學生,但卻得到了任正非、鄭寶用和專案經理的充分信任:李一男還沒畢業,只在華為上班七天就升為高階工程師,並做了專案負責人,開始召集人員進行萬門機方案的研究工作。像李一男這樣快速獲得提升在華為早期是普遍現象,給有衝勁的人以充分的信任和責任,讓更有能力的人上,讓更有勇氣承擔責任的人上,這種能夠客觀評價人才的氛圍對華為公司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發揮了很大作用。
第 3 章 首個里程碑(6)
萬門機的方案確定後,萬門機專案組開始招兵買馬。專案經理是李一男,劉平是軟體專案經理,餘厚林是硬體專案經理。軟體專案主要成員有:洪天峰、周元、李海波、陳輝、伍能鵬。硬體專案組成員有:黃耀旭、朱天文、張裕、李建國。後來2000門機開發結束後,費敏調到萬門機專案組來任後臺軟體專案經理。
當時,華為機銷售的主要市場在農村、鄉級以下的電信局,一個局的使用者數較少。大家都覺得2000門交換機就足夠了,開發萬門機根本就賣不出去。這種情況對萬門機開發人員的信心產生了影響。為了給萬門機開發人員鼓勁,李一男特地請鄭寶用來給大家開會。鄭寶用說,“你們儘管開發,開發出來,我保證幫你們賣掉10臺。”當時萬門機專案組的工程師們聽了覺得很受鼓舞。大家都沒想到,後來C&C08的萬門機不是賣10臺,而是賣了幾十萬臺,成了國內公用電話通訊網中的主流交換機。
李一男在萬門機專案一開始時招了劉平和餘厚林兩個人,劉平負責萬門機的軟體,餘厚林負責硬體。餘厚林和劉平年紀差不多,來自武漢的一個研究所,是一個很有經驗的硬體工程師。時隔十多年,劉平還能清楚地記得李一男第一次召集大家開會的情景:李一男那一年剛參加社會工作,比劉平和餘厚林小整整10歲。大概是他頭一回當領導召集開會,在與兩個人講話的時候有點緊張。李一男當時說話的聲音很小,有氣無力,要很注意才聽得清楚;說話的時候,手還有點發抖。
後來,隨著萬門機的成功,李一男的職位越來越高,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成為華為交換產品線的總經理,3年後,25歲的李一男就成為華為公司副總裁,經常代表華為在國際和國內媒體上發言。李一男也是90年代中國電子百強企業中最年輕的副總裁,後經媒體報道轟動一時,成為中國IT界的名人。李一男領導的人越來越多,口才也就越來越好了。雖然李一男說話的聲音不大,但他的眼神很厲害,眼中透露出來的熱情和對事業執著的精神吸引著大家的注意。
1994年,萬門機的開發進入最後聯調階段,正是最緊張的時候。這時,世界盃在美國開打。許多工程師都是從學校剛畢業不久的足球迷,既要做好萬門機的開發,又不想錯過看世界盃。於是大家就向李一男建議,“我們專案組每天加班到凌晨兩三點,然後看一場世界盃的轉播,第二天睡到中午再上班”。就這樣,萬門機的開發進度沒有耽誤,世界盃的轉播也一場沒落。當時劉平和李一男同租一套兩房一廳的房子,李一男也被劉平拉著一塊看轉播。李一男說他以前從來沒看過這麼多的足球轉播,相信他以後也沒有再看過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
1993年,華為公司C&C08專案組的硬體專案組組長陳會榮習慣每天下午兩點鐘睜開雙眼,連續幾個月大家幾乎都是清晨返回民房。無論在硬體組還是軟體組都有一批夜貓子,黑夜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工作時間,這時沒有人來打斷你的思路,沒有人和你爭搶分析儀和示波器。
當時已經是1993年5月了,C&C08數字程控交換機的樣機已經問世,但效能非常不穩定,在基本測試時它像一位撒嬌的小婦人,經常讓人捉摸不透。“一定有什麼原因隱藏在深處!”張宏仁是陳會榮的搭檔,他們倆接下來將一種叫邏輯分析儀的裝置接到交換匯流排上,邏輯分析儀就像一部連續拍照的相機,將交換匯流排上沿時間方向行駛的資訊快速記錄下來用以分析,是硬體工程師最得力的工具之一。當分析儀的插頭接到匯流排上時,整個系統的工作似乎都正常了。陳會榮打賭說他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他把幾根電線焊到了匯流排上,張宏仁堅決不相信這會奏效。當天快亮時,這臺拖著幾根電線辮子的機器似乎執行得很正常,陳會榮贏了,接下來幾天大家的早茶都是由張宏仁掏腰包。書 包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