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以為豪的肌肉,每當練功或表演時,李小龍往往只穿一件緊身背心,或乾脆赤裸上身,以示自己的肌肉、力量、爆發力完全不輸於任何美國大力士。為了保持競技狀態,大學時期的李小龍不抽菸,不喝酒,也極少服藥,用藥物和儀器來維持和鍛鍊體格那是他成名以後的事了。
李小龍不但在校內維護同胞,在校外也是如此。李小龍大哥李忠琛的前妻,香港著名作家、主持人林燕妮女士當時也在西雅圖唸書,與幾個女同學一起在外面租房子住,她曾在一篇文章裡這樣寫道:“很多年前的一個下午,小龍氣沖沖地拿著手槍來幫我們的忙。我們正在和屋主鬧得不可開交。屋主見我們是幾個十七八歲離鄉別井無親無故的中國女孩子,哪有不趁機欺負的道理?在十幾歲的女孩子眼裡,被屋主欺負是一件很嚴重的事,在二十多歲的小龍眼裡,朋友被人欺負也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所以連槍也帶來了。”
三、動極而靜的思考者(3)
由於那幾個女孩子來自不同的學校,所以她們喊來的“援兵”不止李小龍一撥,當中有人主張忍讓,認為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有人主張談判,警告不規矩的屋主,而李小龍則堅決主張狠狠教訓屋主一頓,要用拳腳就用拳腳,要動槍就動槍,決不能妥協退讓,還大聲責罵主張忍讓的那些人是“笨蛋”、“懦夫”、不像一個男人,雙方鬧得很不愉快。幸而那天屋主不在家,李小龍和屋主才沒有發生槍戰。
事後,屋主知道這些中國女孩子身後有一大群小夥子做後盾,其中還有一個正是威震西雅圖的功夫高手李小龍,便再也不敢對女孩子們做出什麼不軌行為。這次英雄救美的舉動讓李小龍博得了很多女孩子的好感,但事後李小龍卻非常懊悔,因為他帶了槍支,而真正的功夫高手,是不屑用槍來解決問題的。
當然,李小龍事事出頭的行為也得罪了很多人,在西雅圖時就有當地黑幫放出話來要取他性命,但李小龍依舊我行我素,出門從不帶槍護身,先是靠拳腳,後來是雙節棍防身。
除了專業課、習武、打抱不平外,大學時期的李小龍還是一個文學和美術愛好者。李小龍沒什麼美術天分,但卻很喜歡畫畫,少年時看過的那些武俠小說都是他畫畫的素材。到了大學後,李小龍經常在美術課上用畫畫來展現心中的武俠世界:他畫了很多中國古代的俠客或將軍圖,這些俠客或一躍三丈高與敵搏殺,或做出一些在西方人看來無法想象的高度難動作。不管畫得好不好,能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李小龍總是會樂呵呵的把自己的“作品”分贈給老師和同學們。這些“畫作”大部分都已遺失,卻被李小龍的美術老師瑪格麗特?沃特女士儲存下來了一些。沃特女士回憶道:“布魯斯?李喜歡畫東方勇士,他自己就是來自東方國度的勇士。布魯斯?李沒畫過仕女圖,那不是他性格所在。”
在文學上,李小龍最喜歡美國作家海明威的作品,李小龍在作業中曾寫道:“海明威才算得上一位真正的作家,他把自己的經歷和靈魂寫進自己的作品裡……”用靈魂來書寫經歷,李小龍被海明威塑造的“硬漢”形象深深打動了。一個人的喜好,往往與自身的性格相關,從香港到美國,李小龍在生活中扮演的也正是這樣一個不屈不撓的硬漢形象。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李小龍覺得,做男人,就要像海明威一樣——不論是烽火連天的戰場,還是非洲原始森林裡的雄獅;不論是加勒比海上的狂風與鯊魚,還是生活中的艱難困苦,都不能將他擊垮。只有敢於冒險,才能獲得成功;一個人的經歷、歷練、感悟,才是比金錢、地位、名望更可寶貴的東西!
李小龍把他的所思所想寫在了作業裡,那一行行鏗鏘有力的文字是他最真實的感受,也打動了授課的教授。但是當教授向李小龍推薦當時非常流行的歐洲先鋒派文學時,李小龍卻十分不屑。在李小龍看來,卡夫卡和他筆下的人物既可憐,又可笑,既沒有改變現狀的實力,又缺乏挑戰生活的勇氣,完全是懦夫和膽怯者的表現。相反,他對德國的尼采,法國的薩特等張揚自我的哲學思想非常推崇,他覺得做人就應該積極主動,不斷表現自己,挑戰自己,讓別人見識到自己的實力,這樣才能贏得一切。
李小龍又發現,父親所傳授的太極拳和葉問老師教導的傳統武學思想與中國古代老子、莊子的思想有著驚人的相似,哲學與武道,也是從那時起在李小龍的腦海中交融。儘管李小龍後來的截拳道中有大量佛學“禪”的影子,但是從本質上看,李小龍的武學思想還是受道家影響最早、最深。
李小龍在大學期間寫過一篇名字叫《悟》的文章,他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