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們要製造仇恨、報復的念頭,還是愛情和快樂的思維呢?一個有名的實驗中,研究學者請受試者回憶兩個背叛的經驗,一是被父母,一是被伴侶。受試者被聯機在多部壓力探測機器上,血壓、心跳、額頭肌肉的緊張程度和面板反應一一被做成記錄。結果非常明顯。受試者自動落入涇渭分明的兩個組別:願意寬恕者和不願寬恕者。不願寬恕的人壓力讀數較高,而願意寬恕的人健康問題較少,也較少去看醫生。另一個研究顯示,寬恕的人身體狀況較佳,較少有焦慮、憂鬱之苦。寬恕,能使生理心理健康雙雙提升。。 最好的txt下載網
3。寬恕 活在當下(3)
在幫助客戶寬恕的過程中,我認為有兩個因素頗為管用:首先,你必須承認自己感受到的錯待,即使還未體會到那股有時候是排山倒海的痛苦。你不能假裝若無其事。在你忘掉不公不義之前,你必須承認它存在,而且充分體受。光是為了寬恕而寬恕,這種急就章的寬恕是沒有用的。唯有充分感受到那股傷害的力量,你才能夠寬恕。這是弔詭——話說回來,整個寬恕的觀念就是一種弔詭。
無可否認,有時候怒火就是不肯止息。如果我們是某樁不公義事件的受害者,例如有人不守諾言、偷了我們的錢財,我們會怒火中燒。憤怒會在內心啃噬我們,或是以破壞的方式表現於外。然而,承認自己憤怒說不定就夠了。是的,當我們承認自己氣憤填膺,便已覺得好過一些。不過,氣憤可不是芝麻小事。它是一種異常濃烈的生理現象。我們血脈賁張,任由仇恨蠶食,食不下咽,心情沉重,看到某人就頭痛或有如芒刺在背的感覺,這些往往都是氣憤表現於外的生理效應。而如果我們容許它有存在的餘地,我們會有不同的感受,說不定更可主動決定如何對應。與其任由它向外爆炸或是炸傷內心,不如以建設性的方式將它表達出來,在不傷及任何人的情況下承認我們的權利,或是將悲憤化為力量,用以推動自己的計劃。可是,我們不能光是把它掃進地毯下蓋住,視若無睹。我們一天不面對氣憤,它就會繼續存在一天,仁慈在我們心中就不可能有容身之地。
另一個重要因素,主要是用在我們認識施害者的情況下:以同情心去體會得罪我們的人的心情。如果我們為那人設身處地想想,明白他的用意和他所受的痛苦,寬恕會比較容易。我們會知道他為什麼做出那種行為來。寬恕的腦波行為和同情心發生在大腦的同一個位置,這並不是巧合。
因此,如果我們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別那麼在意是非判斷,而是多一點體諒之心;如果我們夠謙卑,願意放棄正義使者的身份;如果我們夠有彈性,肯將過去的傷痛和憤怨拋諸腦後,寬恕就有可能。學會了寬恕,我們的人格可以煥然一新。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寬恕的能力和道歉的能力有如銅板的兩面,需要同樣的謙卑和彈性。有個東方故事說,從前有個食古不化、專斷獨行的國王,硬要大家稱他為“睿智而高貴的神”。他喜歡這個名號,對它非常向往。有一天,他發現有個老人不肯這樣稱呼他。國王將那人找來,問他原因。“我不是因為叛逆也不是不敬,純粹是因為我不覺得你是那樣的人,”老人說,“要是我這麼稱呼你,那我就是不真誠。”老人為自己的真誠,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國王把他關進一個恐怖的監獄裡,一年後,又把他召到眼前。“你改變心意了嗎?”“很抱歉,可是我還是不覺得你是那樣的人。”他又被放到黑牢裡關了一年,三餐只有麵包和水。老人更消瘦了,可是心意依舊不改。國王很生氣,但也感到好奇。他決定釋放他,暗自跟蹤他。老人回到漁夫的陋屋,受到妻子熱烈的歡迎。
夫妻倆談話的當兒,國王躲在暗處偷聽。女人很氣國王,氣他把丈夫關了兩年,又如此虐待他。可是老人的想法不同。“他沒有你想的那麼壞,”他說,“再怎麼說,他是個好國王。他照顧貧苦人、修築道路、建設醫院、制定公正的律法。”國王聽了非常感動。老人對他不但毫無怨尤,反而看到他的優點。國王內心翻騰不已,悔恨交加。他流著眼淚,從藏身處走出,站在老人夫婦面前說道:“我太對不起你們。我做了這麼壞的事,你還是不怨恨我。”老人非常驚訝,說道:“我剛才說的都是真心話,睿智而高貴的神。你是個好國王。”
3。寬恕 活在當下(4)
國王嚇了一跳,“你剛才稱我睿智而高貴的神。為什麼?”
“因為你具備了請求寬恕的能力。”
寬恕的能力為什麼根植於仁慈當中,我們還需要解釋嗎?答案或許顯而易見,不過還是明說的好。當我們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