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2/4 頁)
人口迅猛增加,慶治十年時,人口已達七萬戶,三十餘萬人,所屬縣也已從兩縣增加到了六縣。
其中僅金城郡治所在的五泉縣,人口便超過二十萬,城池也相應一擴再擴,最終成為河隴地區僅次於開陽城的第二大城,從宣仁二年的年末開始,隨著隴右地區的第一大世家韋氏被禮送出境,隴右地區的政治重心也正式從開陽郡轉移到了金城郡。
新年的金城郡顯得格外喜慶,上元節前夜,城池內張燈結綵,人聲鼎沸,去年的糧食豐收使得這個新年過得格外富足,處處可見到喜悅的笑容,但更多人的臉上卻是期待,期待著新的一年土地變革的開始,這是他們生存的希望,去年河西軍戶大量獲得土地的神話能不能在隴右也成為事實呢?
城西是商業繁盛之地,這裡的大街小巷,各種檔次的酒樓、客棧、妓院、賭館等服務店鋪林立,新年期間生意格外火爆,這天中午,最靠城門的西湟酒樓生意和往常一樣興隆,三層的樓堂內坐滿了二百餘名食客,西湟酒樓只能算作一箇中低檔的酒樓,它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雅室,三層樓皆清一色的通堂。每一層樓鋪了二十張軟席,可供百餘人同時進餐。
在這裡就食地客人也大多是中下層平民,也有不少進城逛街、購物的農民,茶餘飯後,談論時事也就成了各大酒樓裡共同的特色,在二樓靠窗處一張席裡坐著五人,兩名相約來吃午飯的老者。一個跑長途的騾夫,一個進城買油鹽的農夫,另一個則是個年輕人,據他自己介紹是在縣衙裡當差。本來他們是各吃各的飯,但聊著聊著,便聊到共同地話題之上。
他們的話題便是隴右實行軍戶土地制的可能,話題最先是由兩個老者的談話引發,兩個老者皆認為河西可行,但隴右卻不可行,這時。一直在風捲殘雲般吃飯地農夫越聽越不順耳。他終於忍不住一拍桌案怒道:“兩位老者只說不行,卻說不出個道理來,上月招兵時軍官們都說要分田,我才讓兒子去從軍,你們有什麼資格說不行!”
他聲音極大,儼如破鑼一般,嚷得整個大堂裡的人都笑了起來,兩個老者見相貌粗魯,素不相識便放大嗓門使自己處於尷尬境地。兩人皆輕蔑一哼,並不理睬他,農夫一拳打了個空,不由漲紅了臉解釋道:“本來就是這樣,軍隊中同樣都是士兵。都是彆著腦袋打仗。為何有的人有土地,而有的人卻沒有土地。這豈不是不公平!”
“老哥說得有道理!”旁邊的騾夫見農夫眼睛都快急紅了,便忍不住出言安慰他道:“我有兩個弟弟在武威當兵就得了二十畝地,把爹孃也接去了,這都是實打實的得到了土地,我也常去武威,那裡實行軍戶制度後人心穩定,雖然河西貧瘠,但大家至少能吃飽飯,這是項好的制度,為何在河西行得,在隴右卻行不得呢?我看兩個老先生是這裡被凍壞了。”
說到這裡,騾夫笑著指了指自己地頭,旁邊几席地人聽他說得有趣,皆轟堂大笑起來,那農夫更是咧嘴笑得歡。
兩名老者見騾夫說話更損,一人陰沉著臉不言,而另一人卻忍不住怒道:“老夫已活了七十餘年,什麼事沒見過?小子狂妄無知倒也罷了,還出口傷人,小
他本想說結帳走人,可忽然發現自己要的酒菜還沒吃幾口,這樣一走卻是可惜,話到臨頭,又轉了意思,“拿一壺酒來!”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年輕人卻抬手攔住了老者,“兩位老丈,這酒我來請客!”
他向跑上來的夥計指了指自己的桌子道:“再拿三壺酒來,記我帳上!”夥計答應,片刻便送上來三壺酒,兩個老者見他客氣,連忙拱手謝道:“年輕人,這就不必了,咱們素不相識,怎好讓你破費?”
“不妨,幾壺水酒破費不了多少。”那年輕人微微笑了笑,拎起酒壺給同桌五人的酒杯都斟滿了,這才端起酒杯敬向兩個兩老者道:“適才聽老丈說已年滿七十高齡,很是難得啊!我有一事請問,望老丈不吝賜教。”
兩個老者見他豪爽知禮,心中甚有好感,比起旁邊這兩個粗人又不知強多少倍去,他們連忙端起酒杯笑道:“年輕人但問無妨。”
那年輕人沉吟一下便問道:“今年過新年,官府特地給每位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三鬥米、十斤肉還有一貫錢,不知兩位老丈收到沒有?”
“還有錢?”兩個老者對望一眼,異口同聲道:“只有米和肉,並沒有錢啊!”
“不會吧!”那年輕人再一次確認道:“據我所知,這是新任節度使大人特地安排的,會不會是先給米和肉,過幾天再給錢。”
“沒有提到錢!”兩個老人連連搖頭,這時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