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患於未然,使運動員得到啟迪;希望後代長得茁壯有力,繼往開來,奪取桂冠的勝利。
啊,體育,你就是進步!為人類的日新月異,身體和精神的改善要同時抓起。你規定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求人們對過度行為引起警惕。你告誡人們遵守規則,發揮人類最大能力而又無損健康的肌體。
啊,體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間建立愉快的聯絡。你在有節制、有組織、有技藝的體力較量中產生,使全世界的青年學會相互尊重和學習,使不同民族特質成為高尚而和平競爭的動力。
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復規者、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先驅,顧拜旦的名字已經被載入奧運史冊,他的業績也被人們廣為傳頌。
顧拜旦在為開創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制定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發展方向以及開展組織工作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因為這些貢獻,1928年他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顧拜旦竭力主張繼承和發揚古代奧林匹克精神,把“和平、友誼、進步”作為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為此他制定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憲章》。這部《憲章》於1894年6月16日在法國索邦大學舉行的恢復奧林匹克運動代表大會上獲得透過。《憲章》中明確指出奧林匹克運動要“在奧林匹克理想指導下,鼓舞和領導體育運動,從而促進和加強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由此也產生了奧林匹克運動的名言:參與重於取勝。
1913年,顧拜旦親自主持制定了奧林匹克的會徽和會旗,同時也確定了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這一格言還被寫到了奧林匹克會旗上。
奧運會五環旗也是在顧拜旦主持下制定的。五環分別為藍、黑、紅、黃、綠色,三環在上,兩環在下,環環相扣,緊緊聯在一起。按照顧拜旦對此的解釋,五環“象徵世界上承認奧林匹克運動、並準備參加奧林匹克競賽的五大洲,而第六種顏色白色——旗幟的底色,意指所有國家都毫無例外地能在自己國家的旗幟下參加比賽”。
後來有的人解釋說,國際奧委會最初採用藍、黑、紅、黃、綠色作為五環的顏色是因為它能代表當時參加國際奧委會所有國家國旗的顏色。自1920年第7屆奧運會起,五環的五種顏色象徵五大洲:藍色代表歐洲,黑色意指非洲,紅色象徵美洲,黃色標誌著亞洲,而綠色喻作澳洲。
1973年國際奧委會會刊《奧林匹克論壇》則強調:“會徽和會旗的五環含義是象徵著五大洲的團結,全世界的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
自1894年國際奧委會成立,並決定從1896年起“每隔四年按希臘奧運會傳統,舉辦大型運動會”至1953年薩馬蘭奇第一次正式提出加入國際奧委會的申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已經歷了近60年的風風雨雨,奧運會也已舉行了12屆。
第一屆奧運會於1896年4月6日至15日在古代奧運發源地雅典舉行。來自13個國家的311位選手參加了角逐,其中230位是希臘人,外國選手多是自己報名參加。英國駐希臘兩位外交人員及正在希臘旅行的旅客就近報名組成英國隊,其中普蘭德還贏得了網球單打冠軍,並和德國選手搭檔贏了雙打冠軍。最出風頭的是德國選手舒曼,贏了三枚體操金牌。鐵餅、馬拉松是新設專案,是東道主隊志在必得的傳統專案,但是,前者卻被美國選手加略德奪去,因為他以前練習的鐵餅又大又重,正式比賽丟“小餅”,當然輕而易舉拿金牌了。
田徑賽至最後一天,希臘仍無收穫,因此馬拉松比賽獎落誰家也就格外引人注目。還好,希臘牧羊人路易斯不負眾望,為希臘贏得了一枚寶貴的金牌。當他率先跑進體育場時,希臘王儲康斯坦丁從看臺上衝下來伴隨他跑完最後一段金牌路程,場面熱烈感人。
這屆奧運會從競技角度講並未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沒有創造任何世界紀錄。但它畢竟是現代人類社會的第一次體育盛會,在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史上佔有無可爭議的重要地位。而且這屆奧運會還開啟了民間集資辦奧運的先例,東道主希臘上至國王喬治,下至普通百姓,紛紛捐資出力,在很短時間裡就建成了能夠容納4萬餘人的白色大理石體育場,為運動會的順利舉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國王的勸說下,當時的希臘富商喬治·阿維洛夫一人就捐獻了100萬德拉馬,數量之大,足夠建起體育場的主體工程。
第二屆現代奧運會於1900年7月2日至22日在法國巴黎舉行。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1319名男子選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