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捉到了一些有關赫爾米克接受賄賂的素材,並且於9月6日在美國一家權威報紙《今日美國》上大爆冷門。一夜之間,赫爾米克成了眾矢之的。
美國奧委會經過9個月的調查後宣佈“沒有發現赫爾米克任何以權謀私的證據”。但是輿論並沒有因此而止息。
9月17日,赫爾米克出席了國際奧委會在柏林舉行的執委會會議,會上他彙報了這場風波的經過、自己的辯護意見和美國奧委會的調查結果,希望能夠得到國際奧委會的諒解。但是國際奧委會對於這類事情也愛莫能助。翌日,赫爾米克悄悄離開柏林返回美國。當天晚上,他宣佈辭去美國奧委會主席的職務。這樣直到1992年10月在邁阿密舉行的美國奧委會年會選舉74歲的勒魯瓦·沃克為主席前,美國奧委會主席的位置一直空著。
對於赫爾米克的辭職,國際奧委會專門組織了一個三人小組前往美國進行調查。
兩個月後,美國司法部副部長阿諾德·伯恩斯向美國奧委會提交了一份長達59頁的報告。報告赫爾米克多次違反美國奧委會有關回避利益衝突的規定,從與美國奧委會有商業關係的公司那裡收取代理費,並接受與奧林匹克運動有關的一些體育機構的諮詢費,總款項達、30萬美元。報告還附帶了一份具體的收費清單。
12月4日,赫爾米克主動辭去了他在國際奧委會中的一切職務。
赫爾米克的事情結束了,但是赫爾米克給亞特蘭大奧運會帶來的麻煩並沒有隨著赫爾米克的辭職而消失。
赫爾米克為亞特蘭大爭得奧運會主辦權立下了汗馬功勞。事實上,他的雙重身份也確為亞特蘭大的勝利起了不小的作用。以前人們為此對赫爾米克大加讚揚,現在卻紛紛指責。並且對亞特蘭大奧運會組委會產生了懷疑。伯恩斯也在他的報告中寫道“赫爾米克先生完全低估了自己行為所帶來的嚴重後果”。
人們開始懷疑赫爾米克是否也使用了金錢操縱國際奧委會,將主辦權交給了亞特蘭大,如果那樣,奧運會為亞特蘭大帶來的不是光榮,而是恥厚。有的人甚至有聲有色地說,亞特蘭大能夠爭得主辦權靠的完全是大把大把的鈔票。
懷疑歸懷疑,確有其實也罷,捕風捉影也罷,亞特蘭大成為1996年第二十六屆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已是不可辯駁的事實。
獲得主辦權後,亞特蘭大立即行動了起來,開展全方位的籌備工作。籌備工作的第一步是建立“百年奧運組委會”,申辦第一功臣比利·佩恩出任組委會執行主席,市長安德魯·傑克遜·揚出任並列主席。組委會下設16個部門,分別是:建築部、經營部、團體服務部、通訊部、財產部、大會服務部、高階政策兼當地政府、社群關係和EEOP部、體育部、行政部、廣播部、場地部、特別工程和技術部、國際關係部、奧運會計劃部和體育禮品部。精明的佩恩為每個部門都挑選了精明強幹的主管,這些主管有的來自政府,有的是商界鉅子,有的是民間組織的負責人。堅強的領導班子保證了奧運會各項籌備工作的順利進行。
組委會制定的第一個重大決定就是,亞特蘭大奧運會將採用1984年洛杉磯的做法,由私營部門出資主辦。佩恩認為,亞特蘭大奧運會由私營部門主辦是不給市民帶來經濟負擔的唯一辦法。他認為,有能力單獨舉辦奧運會的城市是不存在的。由私營部門出資是比較理想的辦法。
組委會將他們的報告提交給國際奧委會後,幾乎沒費什麼周折就獲得了透過。因為根據亞特蘭大1993—1996年度的銷售計劃,本屆奧運會需要經費約17.5億美元,但僅電視轉播權一項就賣到了9億美元,31家企業將提供6.8億美元的贊助,另外各種商品營銷額將超過10億美元。根據估算,國際奧委會很可能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至少獲得3億美元的資金。這對國際奧委會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除此之外,薩馬蘭奇還對亞特蘭大奧運會抱有其它期望。他說,亞特蘭大奧運會很可能“將標誌著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一個重要階段的結束。奧運會將要進行一場革命。屆時,今天奧運會包含的所有比賽專案,都將會重新加以考慮。國際奧委會正在設想將未來的奧運會分散在幾個地區,甚至幾個國家舉辦的可能性。”
1995年11月15日是亞特蘭大奧運會參賽國報名截止期。在此之前,國際奧委會的197個成員國中只有阿富汗和朝鮮沒有報名。薩馬蘭奇早在1994年就提出將1996年的百年奧運辦成一次真正的“全家福”,他在向阿富汗和朝鮮兩國奧委會發出誠摯邀請的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