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中經歷了種種曲折,畢竟還是把矛盾減少到了最小程度。這是他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後第一次舉辦的奧運會。欣喜之餘,薩馬蘭奇還是小有遺憾,就是這次奧運會賣得“貴了點兒”。
實際上尤伯羅斯從一開始就把奧運會當成了一次賺錢的大好機會。他早就宣告,這次奧運會買得“便宜不了”。
第23屆奧運會1984年7月28日至8月12日在美國西海岸的“天使之城”洛杉磯舉行。儘管遭到了蘇聯和東歐陣營另外12個國家的抵制,還是有141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參加了這次盛會。參賽的運動員總數達到了7078名(男選手5458人,女選手1620人)。這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史上第二次有7000名以上運動員參加的奧運會,第一次是1972年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第二十屆奧運會。
由於蘇聯和東德等體育大國的缺陣,美國代表隊輕鬆地獲得了177枚獎牌(其中金牌83塊),大大超過在獎牌榜上名列第二的羅馬尼亞代表隊(共獲獎牌53枚,其中金牌20枚)。自1952年以來首次參加奧運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代表團奪得了15金牌、8枚銀牌和9枚銅牌,榮登得分榜的第5名。
美國選手卡爾·劉易斯一舉奪取了男子100米、200米、跳遠和4×100米接力4枚金牌,當仁不讓地成為本屆奧運會的第一名人,中國的李寧因在體操專案中獲6枚獎牌(3塊金牌)而風靡“天使之城”。
比賽過程中,美國觀眾給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場比賽他們都群情激昂、聲嘶力竭,“美國!美國!”的狂呼聲自始至終充滿了各個比賽場館,令歐洲人感到厭煩不已。當時國際奧委會總幹事貝弗利歐夫人說:“他們都象是孩子,我們法國管這叫‘愛國狂’。”美國廣播公司(ABC)也推波助瀾,在節目中大量報道本國選手和狂熱的觀眾。最後,薩馬蘭奇不得不給電視臺寫了一封信,訓斥其播出太多觀眾揮舞美國國旗的鏡頭。儘管如此,薩馬蘭奇在閉幕式上還是給予了洛杉磯奧運會高度的評價,稱其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體育盛會”。
洛杉磯奧運會開創了兩個歷史第一。
首先,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民辦的奧運會,改變了以往只能由城市主辦或者由國家和城市共同主辦的模式。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為以後奧運會的舉辦國提供了一定的經驗。
事實上,參加競辦第二十五屆奧運會和準備參加第二十六屆奧運會的國家都在考慮將奧運會完全改為民辦的可能性。也許有一天,《奧林匹克憲章》的有關條文要因此而修改。
第二,在集資的具體形式和做法方面洛杉磯奧運會也做出了新的嘗試,並且效果頗佳。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奧運會某種程度上的商業化已經不可避免。今後,體育只有與商業進行有機的結合,才能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當然,在這當中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偏差,例如為參加奧運火炬接力跑而需交納一定數量金錢的做法就值得商榷。況且把奧運會的標誌或者比賽作為一種純粹的商品加以拍賣,是否有悖奧林匹克運動的初衷,也各有不同的見解。
不管怎樣,洛杉磯奧運會還是很成功的。它留下了很多經驗,也留下了一些教訓。當薩馬蘭奇看著奧運會旗被移交到漢城代表手中的時候,他長吁了一口氣。作為國際奧委會主席,他的第一次重大使命終於圓滿完成了。洛杉磯奧運會也作為現代奧運會由衰趨勝的轉折點而被載入史冊。
第11章 漢城奧運會:崛起
·韓國人的努力
·朝鮮、韓國共同舉辦的夢想
·為了和平與進步
·《手拉手》
第24屆漢城奧運會堪稱為一次極其成功的體壇盛典,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由此又一次得到了全面恢復。對於漢城來說,這屆奧運會的意義更為遠大,它為韓國向全世界展示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不斷提高的國際政治地位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漢城奧運會自爭辦開始,似乎主要矛盾就不在國際,而在於朝鮮南北兩方民族之間。
由於奧林匹克運動尚未完全恢復元氣,第24屆奧運會的申辦城市只有日本的名古屋和韓國的漢城。從條件上講,名古屋的條件無疑要比漢城優越,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社會政局都是如此。
因此,國際奧委會委員都看好名古屋。
但是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個被國際奧委會看好的城市爭辦還未開始,自己的後院就起了火。
名古屋申辦奧運會的訊息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