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十二所前無畏艦。
相對的,英國本土艦隊最大的對手,德國公海艦隊則只有十八艘無畏艦,以及二十八艘前無畏艦。
憑藉佔有絕對優勢的實力,英國本土艦隊完全有能力將德國公海艦隊堵在自家門口。
當然,隨著帝國遠征艦隊到達,北大西洋上的局面發生了轉變。
當時,遠征艦隊編有二十四艘無畏艦,以及數十艘巡洋艦與驅逐艦,並無前無畏艦。
也就是說,帝國遠征艦隊與德國公海艦隊的實力總和超過了英國本土艦隊。
毫無疑問,北大西洋上的局面對英國極為不利,如果遭到大明帝國與德國的絞殺,英國將失去制海權,從而導致本土暴露在同盟國的炮口之下,同時也失去了增援歐洲西線戰場的能力。
從這也能看出,當時帝國與德國的海上戰略思路是極為明確的。
首先打垮海上力量最強大的英國,然後再去收拾另外幾個對手,最終透過控制制海權的方式贏得戰爭。
可是,有這麼容易嗎?
就在帝國遠征艦隊離開直布羅陀要塞的第二天,英國就照會法國與西班牙,要求兩國儘快抽調艦隊進入大西洋,並且集中力量攻打直布羅陀要塞。
同日,英國特使離開倫敦,奔赴美國。
顯然,英國人也知道,如果不能贏得海上戰爭的勝利,英國就將成為第一個戰敗國,協約國集團也將輸掉這場戰爭。
問題是,法國與西班牙能夠抽調艦隊進入大西洋嗎?
直布羅陀要塞在大明帝國的控制之中,如果不能打下直布羅陀要塞,協約國部署在地中海的艦隊就別想進入大西洋。
打下直布羅陀要塞有那麼容易嗎?
“明歐戰爭”之後,大明帝國用了上百年的時間鞏固直布羅陀要塞,甚至不惜花費重金,從北非運來泥沙,在要塞南面填海造陸,新增了數畝土地,從而擴大了要塞的防禦縱深,並且將要塞的駐兵數量提高了兩倍!
以當時的技術水平,法國與西班牙沒有任何辦法在短時間之內打下直布羅陀要塞。
隨著帝國遠征艦隊進入北海,順利與德國公海艦隊會師,北大西洋局勢迅速扭轉,英國本土艦隊被迫向西轉移,並且高掛免戰牌。
地中海內,法西意三國艦隊也紛紛撤回港口,避免與對手接觸。
看上去,同盟國已經掌握了北大西洋與地中海的制海權,戰爭的天平正在傾斜過來。
可這只是短暫的平靜。
明歷五百四十九年(公元1917年)八月七日,美國宣佈加入協約國集團,並且向同盟國集團宣戰。
次日,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出現在了朴茨茅斯港,與英國本土艦隊合併,成立美英聯合艦隊。
三日後,美國太平洋艦隊出現在關島外海,襲擊了正出港巡邏的帝國東洋艦隊關島分艦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爆發。
此時的美國海軍,已經不是戰爭爆發前的美國海軍了。
在協約國與同盟國交戰的三年間,美國海軍以每年八艘的速度,瘋狂建造了三級二十四艘無畏艦。也就是說,此時美國海軍已經擁有三十六艘無畏艦,以及二十四艘前無畏艦!這些戰艦中,有二十四艘無畏艦部署在太平洋,十二艘無畏艦與二十四艘前無畏艦全都部署在大西洋!
毫無疑問,美國早就在為參戰做準備,而且在最重要的時候出現在了戰場上,挽救了瀕臨崩潰的協約國集團。
情況急轉直下,一直單線作戰的大明帝國面臨兩線作戰的危險。
最重要的是,帝國海軍必須面對太平洋上的威脅!
當時,帝國海軍在太平洋上只有二十一艘無畏艦,其中十二艘在戰前服役,九艘在戰爭期間服役。另外,戰前建造的四十二艘前無畏艦中,只有不到三十艘能夠勉強參加海戰,實際上真正具有戰鬥力的,還不到二十四艘。
也就是說,隨著美國參戰,大明帝國在最重要的太平洋方向上處於劣勢!
另外,美國大西洋艦隊到達之後,協約國與同盟國在北大西洋上的無畏艦數量對比成了四十二比四十二,前無畏艦對比為五十六比二十八。
毫無疑問,同盟國處於劣勢。
情況急轉直下,帝國遠征艦隊被迫退回直布羅陀要塞,德國公海艦隊也再次撤回波羅的海。同時,美英聯合艦隊前出北大西洋,殺向直布羅陀海峽。
顯然,美英的目的也很明確,首先擊潰實力相對強大的大明帝國遠征艦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