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2/4 頁)
當然,無論怎麼說,能否擊敗英國遠征艦隊都是下一階段戰爭進展地關鍵。
為此,陳錦寬不但將“東海”號戰列艦分給了新組建的第62艦隊,還從第二艦隊抽調了“南海”號戰列艦。也就是說,這支由白佑彬指揮的分艦隊有一艘戰列巡洋艦,二艘戰列艦,以及二艘輕巡洋艦,十二艘驅逐艦。
從實力上看,一點多不比英國遠征艦隊差。
另外,從主力艦的戰鬥力上看,第62艦隊也有一定的優勢。
“果敢”號與英國遠征艦隊的“反擊”號都是戰列巡洋艦,其中“果敢”號配備了四百毫米主炮,而“反擊”號裝備的只是十五英寸主炮,所以“果敢”號的火力略微強一點。另外,“果敢”號進行了全面改進,其防護效能,特別是水平防護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相反,“反擊”號一直沒有得到全面改進,其基本效能與建成時並無多大改變。最重要地是,“果敢”號有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地雷達,以及火力控制裝置。相反,“反擊”號只是在出征前才緊急安裝了一部搜尋雷達,不但沒有火控雷達,還沒有相應的火力控制系統。
戰列艦方面,雖然“納爾遜”級是英國海軍按照《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建造地“條約型戰列艦”,而且擁有九門十六英寸主炮,滿載排水量超過了四萬噸。但是,“納爾遜”級的三座三聯裝主炮炮塔呈“品”字結構,全部部署在艦首方向上,這能夠提高火力密度,也同時加大了主炮被一次型摧毀的危險。另外,“納爾遜”級的主炮效能遠遠不如其口徑那麼嚇人,在無法使用重型穿甲彈的情況下,穿甲能力甚至不比英國海軍的十四英寸艦炮強多少。最重要的是,“納爾遜”級沒有接受改進,即便比“南海”級年輕,卻不見得比“南海”級強大。
顯然,第12艦隊在主力艦方面不但不吃虧,還有很大的優勢。
雙方的輔助戰艦旗鼓相當,實際上帝國與英國在發展巡洋艦與驅逐艦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大概,這與雙方都有不少的海外領地有一定的關係吧。
陳錦寬的這番“排兵佈陣”既可以看作對英國遠征艦隊的重視,也可以看作對白佑彬的不放心。不然的話,完全沒有必要抽調兩艘“南海”級去對付遠征艦隊。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陳錦寬也很希望能夠殲滅英國遠征艦隊,而不僅僅只是趕走英國遠征艦隊,從而一勞永逸的解決印度洋航線受到的威脅。
實際上,即便抽調三艘主力艦去對付英國遠征艦隊,帝國海軍在其他兩個主要戰場上仍然有足夠的主力艦。
此時,江洪波的第二艦隊擁有六艘戰列艦,即便前出地中海,馳援直布羅陀要塞,也足以應付英國大西洋艦隊。祖壽清這邊的第一艦隊擁有五艘戰列艦,而且原本屬於第12艦隊的“渤海”號也能在年底前修復。第三艦隊則有四艘戰列艦。因此,年底的時候,帝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擁有十艘戰列艦,到時候美國海軍也最多隻擁有十艘戰列艦,雙方的實力基本上持平。現在的關鍵就在於,白佑彬的第62艦隊能否擊敗英國遠征艦隊。
要在茫茫大海上找到英國遠征艦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南海”號並沒有按時到達會合海域,這也讓白佑彬有點惱火。
“已經十二個小時了。”于右任看了眼手錶,說道,“南海號是不是不會來了?”
白佑彬微微搖了搖頭,說道:“這次是元帥親自做出的安排,而且江洪波將軍知道擊敗英國遠征艦隊的重要性,南海號不可能不來。恐怕是路上出了什麼問題,我們再耐心等一等。”
這說著,東北方向上出現了一艘龐大的艦船。
于右任先是高興了一下,接著就發現,那不是“南海”號戰列艦,而是一艘為艦隊提供彈藥補給的快速戰鬥支援艦。
“派快速戰鬥支援艦過來幹嘛?”
白佑彬微微搖了搖頭。現在他手裡的幾艘戰艦都不需要補充彈藥,難道那是為“南海”號派來的快速戰鬥支援艦?
想到這,白佑彬也基本上肯定,“南海”號肯定在南下的時候遇到了麻煩,所以遲遲沒有到達會合海域。
第六卷 跨洋遠征 第二章 … 兩手準備
快速戰鬥支援艦不但為“南海”號送來了急需的彈藥(之前,“南海”號的主要任務是為陸戰隊提供炮火支援,所以配備的基本上都是對陸攻擊用的高爆彈與半穿甲彈),還給白佑彬送來了一份最新的情報。
英國遠征艦隊沒有去巴拿馬運河,而是直接南下!
也就是說,英國遠征艦隊不會從巴拿馬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