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部分(第1/4 頁)
再去對付德意土等國,從而從容取勝。
最初的時候,總統地態度比較傾向於馬歇爾。
在上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集團就是首先集中力量擊敗了德國與土耳其,最終才有足夠的實力挑戰帝國,並且最終迫使帝國在不平等地停戰條約上簽字,從而瓦解了帝國的全球殖民體系,也將帝國從世界霸主地寶座上拉了下來。
只是,此次世界大戰的情況有所不同。
首先,日本沒有能夠成為一個堅固的“橋頭堡”,沒有能夠像上次世界大戰那樣,堅持到協約國集團擊敗歐洲敵人之後。隨著日本快速戰敗,帝國在控制了西太平洋地區之後,必然會迅速向外擴張,掃蕩整個太平洋,並且為同盟國集團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大量的戰略援助,幫助德意土等國堅持下去,從而在大陸戰場上取得勝利,最終幫助德國在歐洲戰場上取得勝利。
其次,德國放棄了海洋戰略,將全部的國力集中在了歐洲戰場上,因此要想在短期內擊敗德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義大利的倒戈,協約國集團在歐洲戰場上的實力大幅度削弱,即使美國出兵,也難以迅速獲勝。
最後,就是法國迅速戰敗,讓美國失去了進軍歐洲大陸的最佳基地。
綜合這三點因素,如果仍然採用上次世界大戰的戰略,先對付德國,恐怕在德國戰敗之前,美國就輸掉了太平洋戰爭。
對美國來說,輸掉太平洋戰爭,就幾乎等於輸掉了整場戰爭。
在此情況下,美國總統不得不採納金上將的建議。
實際上,當時美總統也沒有別的選擇。在美國參戰之後,隨著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美國不得不將更多的力量投放到太平洋戰場上去,從而無法在歐洲戰場上有太大的作為。最終,這也導致美軍的作戰成為了“添油戰術”,持續的投入,並沒有能夠使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獲得戰略優勢,反而使美國節節敗退,不斷的損失戰艦,最終導致美國在戰略上的整體崩潰。
也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總統對軍事機構進行改革。
當時,美國正積極策劃澳洲大陸的防禦工作,準備在澳洲大陸上與帝國決一死戰。為了集中所有力量,並且將海陸兩軍的戰鬥力都發揮出來,美國總統親自主持了國防部的成立工作。按照新的制度,海軍部與陸軍總參謀部都只是國防部下屬的指揮機構,只是當時這二大部門仍然在獨立辦公,並沒有立即合併到一起。
國防部成立之後,為了適應太平洋戰場上的需要,首任部長為金上將。
當時,國防部長還不一個炙手可熱的位置,金上將也不可能越過馬歇爾,向陸軍作戰部隊下達命令。因此,在更多的時候,金上將仍然只是美國海軍部長。
輸掉太平洋戰爭之後,局勢發生大轉變。
在“百慕大海戰”之後,金上得不辭去國防部長的職務,而美國第二任國防部長就是前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
此時,美國海軍幾乎完全失去了作戰能力,特別是隨著本土港口與海軍基地,乃至沿海城鎮遭到了帝國海軍艦隊的毀滅性打擊之後,海軍連活動基地都沒有了,哪還有作戰能力呢?在一切都只能依靠陸軍的情況下,馬歇爾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國防部長,並且越過了金上將,開始直接調遣美國海軍,以及海軍陸戰隊的作戰部隊。
也是說此時的美國國防部長就是馬歇爾,另外在總統、副總統、眾議院議長、國務卿等等重要領導者都已完蛋之後,馬歇爾成為了美國的最高統帥。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馬歇爾會不惜一切代價的抵抗到底。
畢竟,相對於政客來說,軍人都是鷹派,絕不會輕易在戰爭問題上輕易服輸。
因為對馬歇爾不太瞭解,所以白佑彬這批海軍將領與軍官也都持相同的觀點。當時,白佑彬已經做好了決戰到底的準備,甚至與餘輝宏、楊定方等人取得了聯絡,要求前線作戰部隊儘快做好抵抗美軍大規模反擊的準備工作。
也在這個時候,帝國首輔蕭鼎昆拿到了由帝國情報局提供的一份絕密情報。
隨後,也就是五月八日,帝國談判代表在里約熱內盧再次向美國下達了最後通牒,要求美國必須在六月一日之前無條件投降,不然停戰談判將無限期推遲。
是什麼情報讓蕭鼎昆做出瞭如此強硬的反應?
顯然,當時情報局提供給蕭鼎昆的情報肯定與馬歇爾有關。戰後,馬歇爾並沒有遭到審判,甚至沒有被定為戰犯。由此可見,當時情報局肯定摸清了馬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