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部分(第1/4 頁)
如果帝國想繼續保持全頭號強國的地位。就透過其他的方式方法來稱霸全世界。而不是利用堅船利炮。因此。確保和平是必要。也是必須的。
當然。除了帝國內部的問題之外。同盟國集團的矛盾也很大。
比如。德國與義大利就堅決反對將協約國集團的幾個主要戰敗國納入到和平談判的範疇之內。認為作為戰敗國。這些國家沒有資格參加戰後的談判。
顯然。德國與義大利這麼做。就是要破壞以帝國為核心的世界體系。確立第二個核心。
實際上。德國與義大利也清楚與協約國集團戰敗國進行和平談判的重要性。不然在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單獨與協約國集團戰敗國的駐外使節進行秘密接觸。希望透過雙邊和平條約的方式來向對方提安全保障。同時對戰敗國產生影響。
只是。任何雙邊和平條都不可能真正確保世界和平。
很簡單。雙邊和平條約最終必然變成新的軍事同盟。而新的軍事同盟最終又必然演變新的國家利益集團。從而再次將世界推入到對抗與戰爭的深淵之中。為下一次世界大戰埋下禍根。
面對德國與義大利的挑釁。蕭鼎昆採用“排它原則”。
很簡單。如果德國與義大利與戰敗國簽署雙邊和平條約。帝國就將放棄與簽約國簽署任何與和平有關的條約。同時。帝國緊緊的團結住了土耳其等國家。並且與幾個主要戰敗國進行了聯合談判。為簽署集體和平條約打下了基礎。
此策之下。德意的如意算盤迅速落空。
面對幾乎沒有一個戰敗國願意與簽訂雙邊和平條約的情況下。德意不得不回到了集體和平條約的框架範圍之內。
當然。最關鍵的問題是。戰敗國竟應該還是不應該在和平條約中獲相同的地位。
隨著談判深入下去。德意的態度也開始轉變了。
其實。在帝國開出“高價錢”之後。德意已經沒有了選擇餘地。
如果他們不答應給戰敗國在和平條約的範圍內提供同等的地位與待遇。那美英等國必然倒向帝國。甚連法國與西班牙都將轉為親近帝國。疏遠德意。如果再考慮到歐洲幾個戰敗國國內民眾的情緒。德意更不敢隨心所欲的剝奪其基本權利。
和平條約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所涉及的範圍。
最初的時候。蕭鼎希望將和平條約變成一份永久性的。且能夠用來維護世界和平的基礎性集體條約。但是到後來。蕭昆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想法非常不現實。在帝國與德國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透過一紙條約確保世界的平與穩定。另外。如果將太多的國家牽扯進來。必然使該條約成為下一次世界大戰孕育的溫床。
因此。這份和平條約只針對以往的矛盾。而不針對今後的衝突。
也就是說。和平條從根本上解決了交戰雙方在本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敵對關係。只用來修復遭到破壞的關係。而不是為今後的和平發展提供基礎。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涉及到交戰雙方數十個國家的和平條約逐漸失色。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可是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能夠簽署一份集體和平條約。化解交戰雙方的根本矛盾。也算的上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另外。在德國不願放棄成為世界大國。帝國又不願意在戰後面對一個新的對手的情況下。國家間的矛盾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決。因此任何形式的和平條約都不足以確保未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從根源上來講。只要東西方文明的矛盾沒有消除。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世界和平。
而要真正的消除東西方文明之間的矛盾與衝突。除了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之外。還需要多的相互交與相互理解。需要帝國從根本上放棄世界霸主的地位。同時也需要德國等西方國家從根本上放棄挑戰帝國的思想。
顯然。在當時的情況下。不管是帝國主導的東方世界。還是由德國領軍的西方世界。都不可能立即放下數百年來的矛盾與仇恨。以世界大一統的廣闊胸襟來迎接未來的世界。來塑造未來的和平與繁榮。
當和平條約無法成保護世界和平的基礎性檔案後。蕭鼎昆只能退而求起次。把重點放在了成立一個用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性機構上。
第十五卷 最後總攻 第四十一章 … 全新霸權
早在第三次同盟國首腦會議期間,蕭鼎昆就提出了在戰後以同盟國集團為基礎,建立一個專門致力維護世界的穩定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