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了八佰伴擴充套件過速過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經營不善。和田一夫是個經營老手,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擴充套件上,而忽略了經營管理。香港百貨業的全線崩潰,與其虧損嚴重有很大的關係。
和田一夫在日本八佰伴破產已成定局時說:“火鳳凰必將重生,在燃燒自己後,會再創新天地,大不了從零開始!”
從負債這點來看,八佰伴還不僅僅是從零開始,而是要從負數開始。一生中幾經挫折的和田一夫,當然不會就此而認輸,他發誓要從絕境中奮起,洗雪“阿信”之子“敗家”的恥辱他今年已經69歲了,他能在有生之年恢復元氣、重振雄風嗎?
第一章 出身貧寒 經商神童驚世人
1929年,和田一夫出身於靜岡縣的貧寒家庭,祖父是小販,父母是工人。經濟大蕭條使得一家三餐無繼,母親像電視劇《阿信》中展現的那樣,開辦了一間蔬果屋,店名叫作“八佰伴”。一夫從小跟隨母親,3歲就會做買賣,“經商神童”的綽號不脛而走。
和田一夫的出生地在靜岡縣熱海市郊野。
熱海市在三面瀕海的伊豆半島北端。伊豆半島是日本著名的溫泉旅遊地,山巒奇峻,樹林蔥寵,空氣清新。在萬綠叢中,常有白色的霧氣嫋嫋飄出,那便是從巖熔的石縫汩汩冒出的溫泉。日本人喜好溫泉浴,大凡有溫泉的地方都建有溫泉旅館,吸引了八方遊客踏青而來。其中熱海這個地方溫泉尤其集中,這亦是“熱海”地名的由來。熱海距東京僅百餘公里,特別是東京至關西第一大都市大阪修建了國鐵之後,熱海的交通愈加便利。到20年代末,熱海已是三四萬人口的旅遊城市,城區四周,便是秀色如畫的山巒及田園。
世界對熱海及伊豆的認識,多是緣於日本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伊豆歌女》。川端康成信仰佛教禪宗的虛無思想,他以唯美主義的抒情筆調,向人們展示出一幅淡泊、幽遠、靜溢、飄渺的畫卷。
然而,田園牧歌只屬於有閒階級和遊人騷客,窮人更看重的是生存。
和田家族世代務農,種植水稻,男耕女織。所產的稻米,大部分留以養家餬口;少部分出賣,換回生活必須品。這種自給自足的原始經濟到一夫祖父——老和田時代已發生較大的變化。
本世紀20年代,距明治維新已有50多年。明治維新導致了日本經濟的嬗變,日本走上了初級工業化道路。東京至大阪的鐵路幹線從熱海邊緣透過,熱海的外港停泊了蒸汽動力的輪船。來熱海的旅遊者中,商人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正日益取代昔日的遊俠劍客,成為時代的新寵。熱海城區的範圍日趨擴大,興建了大批旅館、商鋪,甚至機器操作的工廠。
老和田與熱海的農民一樣陷於困惑之中,今後還有沒有賴以生存的田地?水稻能不能繼續種下去?
大和民族像崇拜神那樣崇拜稻米。日本歷史上數次大規模動亂,均由米荒而引發。最近的一次是1918年的“米騷運動”,搶劫米鋪的風潮幾乎席捲整個日本,直接導致寺內正毅首相的下臺。在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今天,日本人崇拜稻米的觀念絲毫未減,日本政府為保護農民的利益,限制大米進口,而讓國民吃貴十倍於進口大米的日產大米。
眾多的熱海農民固守土地,種植水稻。他們篤信,世上任何東西都沒有土地更牢靠,任何業種都沒有種植水稻高尚。
老和田卻比較務實,熱海的城市人口日益增多,他發現種菜比種稻更賺錢,就改種蔬菜。他的蔬菜自產自銷,他在賣菜過程中又發現,賣菜比種菜又更賺錢。於是他就退掉承租的土地,只在屋後的菜園種菜,騰出大部分時間販賣蔬菜。
這個臨時的菜檔曾經僱了個叫良平的年青人。他性格內向、誠實,沒什麼文化,相貌也無吸引人之處。雖然住在和田家,卻與和田加津沒什麼交往。
和田加津就像電視劇《阿信》中的女主人公那樣,10歲起就開始做工,生活雖艱苦,卻天真浪漫,好幻想。她那時的幻想是去東京做她想做的事,嫁一位中學畢業的職員,自然不會想到下嫁給地位低下的鄉下來的短工。對於良平的形象和性格,讀者或許可把他與電視劇阿信的丈夫龍三比較,當然良平不等於龍三。
老和田卻要女兒嫁給“義子”良平。加津姑娘不肯,良平遠不是她所想象的白馬王子。加津抗婚出走,去東京做工。但在父親的逼迫下,她還是於1927年與良平結婚。良平與東家的女兒結婚時,是工廠的工人,也許說是產業工人名聲更好聽些。對於這段歷史,和田後代諱莫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