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會使中國人理解成數字,在有些地方的俗語中還作“不聰明”解,於是,中文譯名改為“八佰伴”。
母親和田加津心靈手巧,善良而不乏精明。在她的全力打理下,八佰伴很快步入正軌。
加津一人忙不過來,先是父親做女兒的幫手,每日去向固定的供貨商進貨。不久,良平也辭去廠裡的工作,和妻子一道開店。銷售是零售店最重要的一環,加津坐店做生意,兼照看孩子;良平出遠門收購蔬果,還兼負送貨上門的工作。雖然絕大部分老顧客都表示上門買和田家的東西,路途遠的顧客總感到不便,常常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經常光顧。良平送貨上門,不僅穩定了這批老顧客,還招攬了一批新顧客。
一夫在店堂蹣珊學步、呀呀學語,轉眼就是3歲了。
一天,父親一早就去進貨了,公公去了山本家的茶室。母親坐店賣貨,忙過好一陣,見顧客漸稀,便手腳麻利地裝好菜,準備給附近的一個行動不便的老婆婆送去。母親把一夫抱上小凳坐著,吩咐道:“你坐這裡看店,爺爺馬上就要回來,你不要亂走動。”
母親風風火火走了。這時,鄰居大叔伊藤秀行來買東西。見大人不在,就逗一夫玩。不料一夫卻一本正經地問他:“叔叔,你要買東西?”
伊藤甚是吃驚,見他很認真的樣子,就笑嘻嘻逗他說:“我要買一包海鹽、一包味素,你會賣嗎?”
一夫不言不發,跳下凳子,從貨架上拿了一包海鹽、一包味素,並絲毫不差地報出價錢。一夫說,等下媽媽回來寫字(記帳)。那時熱海仍奉行賒帳的買賣方式,熟人和固定客戶,都毋須以現金交易。
伊藤秀行驚訝道:“你怎麼知道這些東西的價錢?”一夫一副滿不在乎的神情:“我天天看媽媽這麼賣。”
加津回到店裡,伊藤秀行向加津驚歎道:“一夫太聰明瞭!和田家出了個經商天才!”
訊息不勝而走。來八佰伴買東西的顧客,有不少是為了特意看看這個年僅3歲的神童。有的顧客還“點將”要一夫賣東西給他們,好考一考一夫的經商天賦。一夫雖不能進行復雜的算數,卻也非常了得,未虛擔“神童”的盛名。
一夫為八佰伴招攬了不少生意。
當時很多人說,一夫長大了繼承家庭事業,八佰伴一定能大發達。一夫的父母矢志以八佰為伴,卻不希望兒子埋沒在小店之中。他們期望一夫讀書學有成就,大學畢業甚至留洋英美,將來好乾大事業。
一夫7歲那年,父母送他上熱海最好的小學唸書。
那時日本已從經濟大蕭條中走出,以軍事工業為支柱帶動了日本企業界的興盛。全日本幾乎找不到一個失業的工人,市景繁榮,八佰伴的生意也興旺多了。但在此前後,一夫的大弟、二弟、三弟相繼來到人間,家中的人口增多,和田家的生活水平並未提高。
父母以家境貧寒來激勵兒子發憤讀書。一夫將父母的教誨掛在心上,勤奮苦讀,他天資聰穎,學業出類拔蘋,令父母無比欣慰。
父母沒想到的是,送兒子上了這間小學,卻給一夫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這間小學的學生的家庭,非富即貴,至少也是公司職員。只有少數學生的家庭是小商人或技術工人,這些孩子自然會受到富貴子弟的白眼。但一夫在家從來不說。
一天,一夫放學回家,令母親驚愕不已。他滿臉通紅,臉上還有數道傷痕,神情忿忿然,像是剛打過架。母親又氣又疼,忙放下手中的活計,給一夫擦臉。
“一夫,你這麼大了還不懂事,怎麼搞成這副樣子?”
母親話音剛落,一夫委屈的淚水就不停地流淌。他伏在母親懷裡,邊哭邊硬嚥著:“媽媽,你們為什麼要賣雜貨?”
母親慈愛地為他擦眼淚,說:“孩子,不賣雜貨我們一家吃什麼?人雖有貴賤,可賣雜貨也是人們的需要呀。”
原來,一夫在考試中得了全班第一,老師表揚了一夫。班裡的幾個富家子弟在放學的路上,卻大肆嘲弄一夫的出身,罵他是“雜貨仔”,譏諷一夫的鉛筆用到半寸長還捨不得扔掉,一副“窮酸相”。他們要一夫趴在地上學狗叫,再恩賜一夫一支沒有削過的鉛筆。
他們不止一次嘲弄一夫是雜貨仔,可從沒像這次這麼損人。一夫天資過人,成績優秀,並不以為比這些富貴弟子矮人一等,一夫回敬道:“雜貨仔又怎麼樣?有本事你們也去考第一!”
“你考第一又怎樣?長大了還不是個雜貨佬!”
一夫不甘示弱,再次回敬他們。雙方大吵起來,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