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4 頁)
強大的文章,華資的中堅是李嘉誠、郭得勝、李兆基、鄭裕彤等地產商,他們發跡的機緣,卻是1967年香港動亂,地產按市崩潰,他們買下大量廉價地皮,奠定了事業的基礎。
和田一夫深受啟發。幾個月後,1983年9月24日,香港爆發金融危機,港幣急瀉,與美元的匯率幾乎接近10:1。市民如臨末日般地湧進商店搶購食米、食油、食品。這一天被稱為“黑色的星期六”,銀行業在六七年間仍動盪不安。
和田一夫心裡卻不驚慌,他認為別人視香港為險途,正是可以考慮進軍的機會。他承認他在當時的氣候下投資香港,的確有些冒險。但投資都是有風險的,絕對沒有風險的投資,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1983年4月,CapitalLnternational機構公佈了世界各國各地區1972—1982年間的投資回報率,香港以19。3%雄居榜首,排列其後的名次是:新加坡18。3%、日本17。7%,瑞士9。4%、加拿大9%、聯邦德國8%、英國7。5%、法國6。6%、美國6。3%。
香港是世界上最好賺錢的地方。和田一夫相信,由於香港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寬鬆自由的政策,今後也會是世界最好賺錢的地方。
最好賺錢的地方,必然是商家必爭之地。香港是購物天堂,消費水平高,商店雲集。全城市有大小百貨商店近6000間之多,大型的有150間。以公司論,大型公司有連卡佛、先施、永安、國貨,其中前3家牌子最老。連卡佛創辦於1850年,現屬英國猶太人馬登家族的會德豐洋行(者注:1985年為華資包玉剛家族收購);1900年,華商馬應彪等人創辦先施百貨公司;1907年,華商郭樂郭泉兄弟創立永安百貨公司。他們的市場定位是:先施、永安經銷中高檔商品;連卡佛更是以經銷精品、名牌而著稱;中國百貨公司則經銷國貨。
香港的超級市場發育較日本要晚10年,這是因為香港的勞務工資水平相當於日本10年前的水平。1970年,後來屬英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