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人,年輕時留學東京大學。50年代初在香港生活,1954年移居日本,立志做小說家,曾以小說《香港》獲得日本最高的文學獎“直木獎”。他以小說家的身分闖入財經領域,撰寫“賺錢文章”,是日本擁有讀者最多、最受人歡迎的財經作家和理論家。
邱永漢的賺錢文章受人歡迎的最大原因,是他從不閉門造車,他寫的都是自己在賺錢方面的親身經歷、感受、經驗乃至教訓。他涉足的行業有幾十個之多,他的商業王國遍佈日本、臺灣、香港、美國以及中國內地,先後開辦了50多間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文人富豪。他由此而獲得“賺錢之神”的稱號。
他是東京最早經營超級市場的商家之一,他是超級市場領域唯一的行內理論家。
他在寫作和經商之餘,還從事顧問業。他為經營不善、市道不利的公司診斷下藥;為陷入困境、一籌莫展的商人指點迷津。許多公司和商人得他點化,而重振雄風,梅開二度。日本人、臺灣人把他奉為“財神爺”。
邱永漢與日本商界交往甚密,他得知八佰伴的困境,對和田一夫說:“你何不去香港發展?那裡是世界上最好賺錢的地方。”
是呀,我怎麼不去香港發展?正像邱先生所說,香港是世界自由港,貨物進出自由、資金進出自由,沒有外匯管制。邱先生一直把日本的稅制稅率稱之為“罰款”,說香港稅制之簡單、稅率之低,對日本商人來說,等於免稅,並且,香港基本上沒有關稅。香港經營企業能享受高度自由,政府不加干預,對香港資本和外來資本一視同仁,不像其他國家和地區那樣,內外有別,設定歧視性政策。
和田一夫曾有意在香港發展,他在1973年10月19日,在香港註冊了一間私人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9000萬港元。和田一夫要求辦事處職員進行市場調查。辦事處作出的結論是:“香港緊靠共產黨中國(內地),不宜投資。”
當時中國內地正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無論是事實,還是謠傳,有關內地的報道,都令人觸目驚心。八佰伴辦事處的職員向社長形容道:“在共產黨鼻子底下的香港人,像是槍口下的驚弓之鳥。”他們列舉1967年香港動亂的事實,當時傳說解放軍會佔領香港,嚇得香港富人紛紛拋售股票房產,逃往國外,香港的股市地產狂瀉,市景空前蕭條。
好些年來,這個辦事處只充當採購站的角色。因為香港是著名的世界商品的集散地,它本身也是輕工產品加工中心。
現在和田一夫要求辦事處,圍繞八佰伴開設分店作市場調查。調查有了初步結果:“香港前景看好,可以考慮開設分店。”
和田一夫正準備與晃昌安排時間,去香港作親身考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赴北京,與中國政府就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中國政府對香港主權問題的強硬態度,使得咄咄逼人的撒切爾夫人銳氣大傷。香港股市頓起拋股之風,恒生指數急挫。股瀉樓塌,地產崩潰,緊接著整個經濟界顯出蕭條之狀。
海外傳媒以聳人聽聞之辭宣稱:“共產黨中國接收香港之際,就是香港死亡之時”、“香港是一個正在消失的城市”。
在八佰伴董事會議上,除和田一夫外,所有的董事都反對到香港投資。
和田一夫也開始猶豫了,他撥通邱永漢的電話。邱永漢說:“我正好要去名古屋演講,可順道在沼津下車,你給我安排一間溫泉旅館。”
在溫泉旅館,邱永漢對和田一夫分析道:“香港的未來,有兩種可能,第一,英國繼續統治香港,那你就不必有那麼多的憂慮;第二,北京方面收回香港,那你也不必過慮。我的理由是:一、現在的中共不比過去的中共,更不比文化革命時的中共,過去的中共要消滅私有制,要徹底剷除資產階級;現在中共鐵腕人物鄧小平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允許個體戶,也就是私人老闆的存在。既然中共在法律上保護他們,怎麼會在香港革資產階級的命呢?二、中國大陸在開放,鼓勵外國公司和財團到大陸投資,雖有諸多限制,但所去的外國公司,都得到減免稅之類的優惠,如果收回香港後,限制或歧視香港的海外資本,那會給大陸帶來什麼樣的災難?三、我們退一步講,就算中共的改革開放會夭折,收回香港後會重複過去的政策,收回香港還在1997年,這十多年,若八佰伴在香港經營分店,早已賺回幾個八佰伴了。”
邱永漢談到他任主編的,在臺北出版的財經雜誌《財訊》,上面有一篇介紹香港英資勢力逐步衰退、華資力量日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