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開了三座精樓,有需要的去留言吧。
第十二章 聚士'上'
“張大人,張青州,張刺史,你不能這樣啊……張涵!你收了老子的錢!……”
平原郡厭次縣令孫國維大聲喊道。張涵看著好笑,他為了樹立名聲,又接連不斷彈劾了幾個竭澤而漁、窮兇極惡的傢伙,這麼不識時務的,卻還是第一次見到。
“記下來,孫國維親口供認,意圖賄賂本官!”
“……”
孫國維氣急敗壞喊到半截,聽見此話,登時喊不出來了,只氣的兩眼一翻,昏死了過去。
靈帝是個很勤奮的皇帝,在張涵的彈劾奏章呈上去後,他翻看了一下,立刻決定免去田文的職務,回頭便把齊國相又賣了二千萬。
於是,便有許多人自動自覺把錢送到了門上,張涵自不會收這筆錢,許陵卻來者不拒。短短的不到一個月時間,許陵就收了將近兩千萬。許陵的大名飛快地傳遍了青州官場,上上下下都知道,張涵身邊的簿曹從事胃口很大,卻也好說話。有人送他就收下,沒人送他也不去要。送十萬,他不嫌少,送一百萬,他也不嫌多。
不過,許簿曹的大名曇花一現,隨即便被張青州的萬丈光芒掩蓋了。張涵再接再厲,一口氣又彈劾了平原太守、郡丞、北海國長史和十一個縣令、縣長、縣丞。華歆這回寫的很爽,筆鋒犀利,入木三分,雒陽都有人知道青州有個華子魚文章寫的好。
得罪人的,被穿了小鞋,這屬於正常事,大家都理解,但送禮的也捱了打,這就奇怪了。一時間,青州官場人人自危,不知張刺史發了什麼瘋。隨後,張涵舉行了宴會,答謝前去迎接他的官吏。在宴會上,張刺史不經意中透露了口風。
做官很辛苦,誰都不容易,花錢買了個官不知能做多久,不努力收刮,很容易賠本的,張刺史理解大家的苦衷,但是,竭澤而漁就不對了,萬一激起民變,不是給大人們找麻煩嘛……
眾人聞此才放下了包袱,馬屁鋪天蓋地滾滾而來,張涵名利雙收,也是心情大好,大悅之下,與眾人一醉方休。青州官場又恢復了歌舞昇平,其樂融融。當然,也有人暗地裡詆譭張涵睚眥必報、小肚雞腸,這樣不和諧的聲音不必細表。
三月間,張涵又奏請興修水利、開墾荒地、安頓流民,靈帝詔準。張涵的聲望到達了一個新的高度,人人皆知,這是一塊大肥肉,被張涵輕易拿到了,青州官吏對張刺史的能量有了新的認識。
管寧也是在三月中來的,張涵雖沒有邀請他,但他對張涵一直感念在心,此時聽說了許多不好的傳言,他也坐不住了。管寧好不容易安置好家眷,湊齊了路費,孤身一人前來。
對管寧,張涵自不會說彈劾立威之意,只言出自公心。這話自然瞞不過管寧,遂從各個角度引經據典,對張涵這種行為加以批判。其時張涵又彈劾了一批貪婪之徒,好說歹說才把此事應付了過去。看張涵額頭見汗、鬆了口氣的模樣,管寧不由得莞爾。
朋友相交貴在知心,眼見管寧風塵僕僕,步行了幾百裡前來,張涵只好低頭受教了。管寧也不是愚腐之人,張涵所做的必然有他的道理,但世人往往走慣了歪門邪道,就忘記了起初的目的。管寧此番說教,正如管寧割席,不是要與華歆絕交,而是勸戒之意。
管寧送上門來,張涵自不會再放過他。不過,管寧實在無意為官。他對張涵說:“伯潤兄,人之患,束冠立於朝,當初你沒有邀請我,就說明你是知道我的,如今怎麼又想要邀請我呢?”
張涵訕笑著,有些不好意思地,“幼安弟,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我向來知道你的才能,只是知道你志向不在這裡,才強忍著不去邀請你,但你送上門來,我又如何能夠再忍耐?”
遺憾的是,管寧終究無法挽留,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建功立業不是他的夢想,眼看著大漢國江河日下,管寧不想捲入其中,他溫和而堅定的拒絕了張涵的邀請。張涵只好滿懷遺憾送了他很遠,一直送到十里亭,張涵都還在邀請他,管寧並沒有改變主意。
揹著送給他老母的棉衣被——他只接受了這個,管寧漫步而行的身影慢慢的消逝在了朝霞之中。
好在管寧只是個特例……呃,邴原是另一個特例。
拒絕做官的,終究是少數。出人頭地、建功立業,才是大多數人的理想。樂安孫和、東萊王安、北海徐封等都沒有拒絕張涵的徵辟,再加上丈人王烈推薦的兩名弟子——平原王冶、東平陵宋修,以及從家中歸來的韓彰,張涵終於把他的官佐屬吏任命得差不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