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4 頁)
“具體說來,涵兒把級別分為十五級,也可以說十六級。每五級一個臺階,一到五級的,是普通下人;六到十級的算是管事,這個管事指的是管事級待遇,並不是說,一定得是管事;十一到十五級,則是管家。
凡是管家這一級的,家中子弟都可以進入族學學習。而管事這一級別,只有做出特殊貢獻的,才會獎勵他自選一名子弟入學。普通下人就沒有這個權利了。然而,從事危險行業的例外。比如說,外出航海的,若不幸身死,張家不僅撫養其子女,還可以在其家中選一名子弟入學。
普通下人也不是最低等的。最低階的,是剛到張家的,他們沒有級別可言,待遇也是最差的。他們不慮挨餓受凍,但只能吃糠咽菜、穿粗麻布衣服,子弟也不能參加奴婢的選拔……
這一級別是最好升級的,只要不犯錯誤,期滿一年,即可升為一級。就算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只要不被趕出張家,在這一級別最多也不能超過兩年時間。類似採礦和船隊等危險艱苦的工作,待遇也要特殊照顧,可以不經歷這一級。
而且,在所有的待遇中,醫療要例外。家裡凡是生病了的,無論哪兒一級別,還是沒有級別的,大夫都要盡力醫治,不可以不管。一方面,防疫是個大事;另一方面,黃天泰平以此傳教,這裡不能給他們留下口子。
這樣一來,大夫肯定就不夠用了,需要訓練一批。另外,我對家裡大夫的醫療水平不放心,是否應該從族學選幾個聰明伶俐的少年,甘辭厚幣送到各地名醫那裡,好好的學習一下?
還說級別。級別間的待遇要拉開,如,一級為一,二級是一點二五,……,五級為二;六級為四,七級為五,……,十級為八;十一級為十六,十二級為十八,……,十五級為三十二。並按從事的勞動不同,再給予不同的報酬。具體可以分為:級別待遇、崗位待遇和獎勵待遇等若干種。當然,這些只是個假設,是否真如此,落實中還須細化。
大致說來,家中絕大部分人的待遇是不變的,不能改過以後,生活不如以前了,應該依然維持原樣。工匠的待遇要好些兒,那就從二級,或者三級開始,學徒另算。還有船隊的,也是如此……
升級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有能力,另一種是肯幹活的,前者升級肯定會快些兒,後者沒有其他升級辦法,但不犯錯誤,也可以靠年限升級,服務年限越多,待遇越好……
等級不可繼承,但是,家生下人一開始就是一級的,管事級子弟可以提升一級,即從二級開始,管家級子弟則可以提升兩級……”
張涵說起這個來,有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新中國實行這個等級制度源遠流長,他還是滿熟悉的。
張王氏越聽眉頭蹙的越緊。大夫的事她自不反對,越多越好,自家人也能用上。分等級這事她也不陌生,家裡的下人也是有著嚴格等級的,不同等級的下人,月例錢也不一樣,待遇自然也不一樣。張涵現在的辦法,只是把等級分得更細了,並降低了初入張家下人的待遇,這也沒什麼,反正張家收的都是流民,再怎麼樣也要比以前的日子強百倍,不會有怨言的。加上族學的誘惑,也可以部分解決船隊的人員缺口。
“不過,家裡原先不就是這麼安排的嘛?再製訂這個標準做什麼?
再說了,僕婢可以分,那種地的勞力,作坊裡的工匠又怎麼分?
還有,……”
“人都有攀比心的,標準明確以後,所有人就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去努力,定了這個標準,就是為了讓底下人知道,努力就會有成效,讓他們自動自覺多幹活。……”
這和網路遊戲的升級差不多,很枯燥的遊戲,因為努力就能看到成效,就有很多人去玩,標準實施勢必會提高勞動積極性。
“作坊裡的工匠其實也是有等級的,只是等級不明確而已。這個,就不多說了,說說種地的。
一個勞力種麥子的話,可以種二百畝地,畝產量平均為五石,種子農具牲畜什麼的,都是張家的,他一般能得到十分之一,即一百石麥子(實際沒有這麼多,一般僅有八九十石而已),又不用交賦稅服勞役,吃飽穿暖基本不成問題,逢年過年還能吃頓肉,過上一兩年還能做件新衣服。
這是家裡一般下人的待遇。
但是,這個待遇其實人人都差不多的,乾的好的與乾的不差的,並沒有什麼區別。所以,地種的差不多就行,再好了跟他們也沒多少關係……”
張涵說著說著,忽然有種熟悉的感覺,似乎在改革開放的宣傳材料上看過,他不禁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