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1/4 頁)
張涵爽快地留了下來,何進前途無量,他應該與何進打好關係。然而,在張涵的內心深處,他並不願意留下來吃飯。何進表現的,就像個和善的大叔,是真的把張涵當成子侄了,張涵有點不安,先知先覺有時侯也是一種負擔。
從雒陽城南開陽門出發,南行八里,就是大漢國最高學府,古代世界空前絕後的中央大學——太學了。
張涵自何府回來,就有些鬱悶。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張涵知道自己不是救世主,不破不立,想要改變這世界,想要做番事業,想要好好活下去,必然要犧牲一些人,雖然在需要的時候他想都不想就會做出決斷,但細想起來,他還是不喜歡這種感覺。
張超見他心情不好,就帶他去太學散心,走在綠樹蔭蔭的太學裡,到處都是年輕的諸生,或者讀書,或者用宿舍外的灶臺做飯,或者爭論某個問題,張涵的心情也放鬆下來,似乎又回到了前生,回到大學那段輕鬆愉快的日子裡。
“經過順帝年間的擴建,太學現在有房240棟,1850間,擁有學生三萬人,博士14名……走,我帶你去講堂看看……呃,今天是馬諫議講學,講堂坐滿了……”
十丈長、三丈寬的講堂裡,密密麻麻擠進去幾百人,連門口站的都是人,根本沒有落腳的地方,張超乾笑了兩聲,決定直奔主題——那個地方,張涵肯定會喜歡。
在太學的東側,張超領著張涵來到了目的地——《熹平石經》。
熹平四年(175年),蔡邕等人上奏要求正定《六經》文字。隨後,蔡邕把《詩經》、《尚書》、《周易》、《春秋》、《公羊傳》、《禮記》、《論語》七種正定後的經文,親自書丹在46塊石碑上。這就是天下聞名的《熹平石經》。石碑初立的時候,前去觀視、摹寫士子們的車乘每日都有一千多輛,填滿大街小巷。就是現在,每天來抄經的人,也會有一兩百人之多。
高大的石碑高丈餘,寬四尺,上有瓦屋防雨,河南太守還派了來士卒看守,張涵全然沒有注意,看著蔡邕的八分隸書,兩眼放光。幾年不見,蔡議郎的書法又進步了……
苦練了十幾年書法後,張涵對書法有種由衷的喜愛。張涵一直看到夕陽西下,再也無法看清楚,才戀戀不捨地回到住所。
“你就是張伯潤了?”
老者滿臉皺紋,白髮蒼蒼,但溫和慈善的笑容,使他看起來和藹多了,只是尖銳怪異的嗓音,說明了他的身份。
“正是晚輩”
張涵正容朗聲答道。老者笑的再溫和,張涵也不敢有半點不敬,這可是十常侍裡的頭號大BOSS,騶縣張氏的保護傘,殺人不眨眼的大宦官。張讓的眼神令張涵不由自主想起了張昭,那種一眼望去,一覽無餘的感覺,對被覽者來說,真是太難受了。就像針尖在身上輕輕劃過,說不出的難過。
“不錯,不錯,文質彬彬的,膽子不小呀!”
“不敢,不知晚輩做錯了什麼,侯爺何以言此……”
“你是初七到的雒陽,當天就與盧尚書在雒陽酒樓飲了一下午酒;初八來我府上投了貼子,然後,去了何中郎府上,用了晚飯才離開;初九又去了盧尚書府上赴宴;初十盧尚書拜訪了呂強……然後,就是今天了,今天,呂強在陛下面前為蔡邕講話……”
張讓微笑著問道。
“伯潤,你覺得程璜會怎樣考慮這件事?”
張涵汗流浹背,神色卻絲毫不變,惟有眼角輕輕跳動。靠,怎麼一個個耳朵都這麼長……
“程常侍如何考慮此事,不是晚輩能夠左右的,晚輩也不關心。晚輩關心的是,侯爺如何考慮此事……”
【做人要厚道,看書要砸票】
第三章 東觀'上'
“夜深了,張叔叔請回吧!,伯潤行事輕率,還請張叔叔多美言幾句……”
張大木一直把張涵送出門外,張涵深深施了一禮,感激地說道。
“那是,當說話時,為叔自當講話,不過,伯潤也不必多慮,侯爺還是很看重你的……”
張大木安慰了張涵幾句,徑自去了。
出了張讓府邸,已是深夜時分。繁星點點,明月高懸,一陣寒風吹過,讓張涵機靈靈打了個冷戰。張涵這才發現,自己內衣已經溼透了。飛快地鑽進馬車,張涵就坐在車裡,半天說不出來話。過了好一會兒,張涵才恢復一點力氣,他有氣無力的揮了下手,劉文標會意地吩咐車伕老田回府。車裡便重新安靜下來,張涵雙眼迷茫,回憶起剛剛的談話。
張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