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頁)
的珠子代表五個,一列相當於九個,逢十進一,一共九排,最大可以算到九億九千九百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一般情況下是足夠用了,不夠再加兩排就好。張涵不知道珠算乘法口訣,但光是加、減,就省事許多。
另外,張涵還針對流水帳,提出了複式記帳法。當然,也是最簡單的,一進一出分成兩欄的帳目。
張涵只是看到帳本,靈機一動,想到了這兩件東西,順口說是新年禮物。結果,收到禮物的張王氏對兒子的孝心是非常高興。但是,張清看到這一幕,就立刻向哥哥要自己的禮物,而若若也偷偷地看著他……
新年過後,鬆懈了一個多月的人們,回到了族學以後,發現三千步的距離簡直太遙遠了,似乎遙不可及,一個個悲痛萬分。
“快點兒!還有說話的力氣,很不錯,看來還可以提高一下訓練強度……”
張涵才不管他們的嘀咕,他正打算把平地跑改成山地跑的,順口便說了一句,此言一出,立刻一片哀鴻遍野——“不要啊~”。
接下來的訓練,張涵已考慮好了。跑步、負重、伏臥撐、五禽戲、蛙跳、游泳、……張涵在多年鍛鍊以後,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鍛鍊方式。
但這隻能鍛鍊身體,強健體魄。要成為合格的戰士,還必須學習騎馬、射箭、長槍、短刀,已確定由伍德方和張奐傳授。而具體的作戰、安營、偵察、行軍等知識,則要請教岑晊、伍天德(家兵步兵統領)和張郴(家兵騎兵統領)了。
熟練掌握了這些,張涵還準備研究一下‘陌刀如牆’、‘長槍陣林’、羅馬方陣,還有鴛鴦陣這些傳說中的東西。相信有了基礎以後,再反覆演練,研究會取得相當實效的。
在這一年,張涵在族學裡推行了阿拉伯數字和標點符號,並抓緊時間編寫算學、格物(物理)和化學課本,為今後開設新課程做準備。
編寫課本並不是很難,其中的許多內容,張涵都已經記錄在《回憶錄》裡,如今他要做的主要是整理工作,以使其條理分明些兒。麻煩的是,張涵很忙,難得有時間靜下心來,編寫進度很慢。
原來的算學課本主要是《九章算術》,這是一本習題集。張涵透過對九章的註釋工作,提出了相當多的解題思路。換句話說,張涵假借著給《九章》作注的名義,寫了一本算學課本。具體內容包括整數、分數、小數、正負數、絕對值、函式、方程和方程組,以及一些幾何知識。
格物和化學課本與之類似,兩者都是理論上的東西多一些兒,但格物更為詳細。而化學,張涵只記得氧化、還原、蒸餾、粹取等基本的東西,以及三態等概念,連元素週期表都記不住幾個,也只能記住多少寫多少,慢慢補充了。張涵盤算了一下,發現物理還能用上,至少可以用來計算射程什麼的,化學就只是個破綻百出的空架子了,他倒是知道“三酸二鹼”,然如何製備,就只有天知道了。算了,用不上就用不上,就當給子孫後代打基礎了,反正,他也沒指望能造出熱武器來。
張涵每天非常忙,不僅僅是他要組織訓練、教授算學、跟岑晊學習、管理族學、收買人心,他還要設計監督族學新堂舍的施工,下半年預計將會有二百一十人入學;還要經常去卞東莊冶鐵作坊參與平爐的實驗。
建寧二年(169年)和建寧四年(171年)的天書,提供了許多技術,其中農業技術都比較詳細,種植也好,畜牧養殖也罷,照本宣科,基本都實現了。就連麻煩的沼氣池,在反覆嘗試多遍後,也都成功了。
其它的技術就不盡如人意了。
第二十三章 新年'下'
白糖製取法、瓷器、曬鹽法和荷蘭風車制滷法等還好,雖有些麻煩,但經過研究,還是成功了。
瓷器是最簡單的,中國燒陶已經幾千年了,而陶與瓷的唯一區別就在於燒製時的溫度和土質。在使用焦炭和瓷土以後,輕易就燒製出了粗陋的青瓷。看張昭激動的樣子,張涵卻完全沒感覺,那燒好的青瓷盤,模樣與他前生常用的菜盤子差不多,實在激動不起來。
白糖製取法又稱之為炒米法、敗家法。就是把大米炒成金黃色,使之成為天然的活性碳,然後將之與沙飴,或者石蜜,混合、吸附、過濾、濃縮、冷卻結晶,便製成了白糖。
沙飴和石蜜都是由甘蔗曬取物。在張涵看來,沙飴是紅糖的雛形,石蜜則是甘蔗曬乾後的結晶。從小到大,張涵沒少吃這些東西,當然,他更常喝的是柘漿——甘蔗汁。甘蔗是大漢國交州閩越之地的特產,運到了魯國時,價格已經很貴,更別說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