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1/4 頁)
�簧憊飭恕T�蓯遣幻靼漬庖壞悖�故橇磧型寄保�
不管袁紹如何反駁,是思慮不周,還是其它,“天下禍首”之名,他都難以洗清。
第二,董卓妄行廢立,非人臣之所為——張涵嚴厲地批判了這一點,這是立場問題,一定不能犯錯誤。然後,張涵筆鋒一轉,開始置疑群雄討伐董卓一事的合理性。一句話,投鼠忌器。少帝劉辨被廢了,還在董卓之手,袁紹起兵之時,有沒有考慮過少帝的安危?有沒有策劃過營救少帝?張涵接連用了幾個疑問句,便直接將少帝劉辨之死,半數歸罪於董卓,半數歸罪於袁紹了。
董卓廢了少帝,所以才攻擊他。現在袁紹害死了少帝劉辨,至少“不忠”這個罪名是難逃脫掉。
第三點就是攻擊袁紹的個人品行了。袁紹的叔叔和堂兄遭難,滿門被董卓處死,天下都很同情他。張涵在這裡便提出了疑問,為何袁紹一家安然無恙,安居在渤海南皮,而袁隗和袁基滿門具死,袁紹圖謀起兵已久,難道他在起兵之前,都沒有想起來通知叔兄一聲嗎?張涵在後面用了很多讚美,來讚譽袁紹大義凜然、大公無私云云。諷刺之意,言溢於表。
第四點,張涵指出,袁紹將兵數十萬眾,屯兵關外數月之久,未嘗前進一步,空耗國帑,不知是何居心?然而,張涵開始給曹操上眼藥,盛讚曹操以五千兵,奮力向前,與涼州軍大戰的情形。張涵在這裡修改了好幾遍,最後只用了八句話四十個字,便將酸棗眾人的觀望,與曹操的孤身奮戰描繪的栩栩如生,讀起來朗朗上口,傳誦一時。
正在家鄉休整募兵的曹操,讀到此處,又是讚歎,又是惱怒,恨不得連桌子都拍爛了——張涵這一手太狠毒了。曹操與袁紹從小一起長大,袁紹是什麼樣的人,曹操太清楚了。張涵這哪裡是在誇他,分明是在害他。
第五,張涵指責袁紹挑起來平原的叛亂,致使平原民眾死傷狼籍。鄭重等人與渤海勾結的書信,都落在了張涵的手裡。別說袁紹有意圖謀青州,就算他沒有此心,張涵也可以斷章取義,把平原的叛亂栽在了袁紹的身上。袁紹挑起了平原叛亂,張涵質問,意欲如何?
到了這時候,張涵才說到袁紹的指責。張涵簡單地解釋說,是琅邪國相和泰山太守一起邀請青州軍剿滅泰山賊的。這個,不會有問題。琅邪相是張涵的親二叔,泰山太守應劭全家都在張涵手裡,應劭又不肯任事,成天待在家裡,張涵控制一下訊息,便不會有事。
然後,張涵直接就問,袁紹你這麼個“居心叵測的不忠不孝的天下禍首”,有什麼臉面詢問此事,區區一個渤海太守有什麼資格管到青州牧的事,並用了一句隱患的話作為結尾——“吾大漢尚有天子在!”
張涵的意思很明白,袁紹你以為你是誰呀?我大漢國還是有皇帝的。
老實說,這篇文章也不能左右輿論。但是,張涵也沒有那麼大的雄心壯志,他只要把水攪混就可以了。
浚縣張氏素與張讓有勾結,張涵是個大貪官……這些人人皆知。張涵並沒有太壞的名聲,當然,也不怎麼好就是。而袁紹是誰?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袁紹能位列眾人之上,汝南袁氏的名聲起了不小的作用。甚至可以說,名聲是袁紹立身之本。如今張涵手握一州三郡國,可以不用太在乎名聲,袁紹可比不了。
說白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在名聲上,張涵就是那個光腳的,而袁紹則是那個穿鞋的。更重要的是,張涵的指責並非無中生有,把袁紹的言行前後一聯絡,誰看了也得承認,袁紹是很可疑的。
正因為如此,袁紹最近是很被動的。回兵討伐張涵,連兗州刺史劉岱都不會同意。難道張涵的罪行比董卓還要厲害不成?這是說不過去的。袁紹只好出動了大批槍手,與張涵論戰中。張涵最不怕的就是這點了。吸引的人越多,水就越混。真理越辯越明,那是在雙方都講理的時候,才有效的。所以,戲志才一提起這話,立刻就觸到了郭圖的肺管子。
郭圖罵的起勁,戲志才卻沒有心思與他多糾纏,他上前幾步,朗聲問道:
“韓公,戲某有個問題,還請韓公解惑。不知道,這裡可是鄴縣?”
這一連串的變化,看得韓馥眼花繚亂。他對袁紹也沒有什麼好印象,別看韓馥是袁氏故吏,但誰也不甘心居於人下。袁紹整軍備武,野心勃勃,是冀州最大的威脅。猛然聽見戲志才問話,他怔怔地應了句:
“正是!”
隨即,韓馥就反映過來了,只羞得臉上一紅。果然不出所料,戲志才用眾人都能聽見的聲音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