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自然可以找到各種理由,爭論了沒幾日,靈帝就病死。
蹇碩手握著遺詔也不敢宣佈。靈帝要立劉協為帝,朝中是沒人支援的,到時候,真的說成是假的,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好在靈帝死前最信任他了,把兒子都託付給他,蹇碩就封鐵了訊息,不發遺詔,先宣何進進宮議事,準備先誅何進,後立劉協。
不過,事情沒那麼簡單。蹇碩是西園禁軍的最高指揮官,但西園禁軍可未必都聽他的。從身份上說,蹇碩是了宦官,別人瞧不起他,他有權無威。而軍隊的信賴,也不是靈帝一紙詔書,便能確立的,要不然,當初張涵也毋須費那麼大事了。蹇碩光是憑著靈帝的信任統兵,軍心並不依附於他。
理所當然,何進得到了警告,蹇碩的謀劃失敗了。
隨後,何進卻集結軍隊於宮外,嚴陣以待,而稱病不入。蹇碩迫於壓力,不得不立劉瓣為帝。劉瓣即帝位,何皇后以皇太后臨朝稱制,太傅袁隗與大將軍何進輔政,同錄尚書事。太傅這個官職,論尊貴還在何進之上,在宦官和外戚間搖擺的汝南袁氏再次得到了回報。
隨後的事情便波瀾起伏,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所有古老的世家大族都看不起暴發戶,何況,何進是個屠家子弟。以袁閥為首計程車大夫們對何進的支援,更多是出於利用,他們根本就看不起何進。何進對此是深有體會的。
因此,蹇碩一事雖然在何進與十常侍的關係上。蒙上了一層陰影,何進卻仍然不想拋棄十常侍。折殺十常侍。取得士大夫和杜會輿論地認可,並獨攬大權。是很有誘惑力,何進也為此而動心過。然而,士大夫們的言行,總另何進懷疑,能否駕馭他們。為女求親被斷然拒絕地恥辱,深深的銘刻在何進心中。在這種情況下。要何進拋棄十常侍,是很困難地。
何太后也說:“宦官管理禁省,是漢家的制度。不能說變就變。況且先帝屍骨未寒。我怎能同士人一起共事呢?”
何進的弟弟何苗時任車騎將軍,他與張讓關係也很好,也幫著十常侍說話。何進就更猶豫了。他準備把在宦官裡桃些人殺了算了。這個決定可把袁紹等人嚇壞了。打蛇不死抱怨三生,假如十常侍不死乾淨,日後他們必會死無葬生之地。
從這時候起,袁紹等人就對何進起了異樣的心思。接下來,袁紹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主意,召集四方猛將入雒陽威脅何太后改變主意。
這個主意有多可笑,不必多說。
曹操說的十分明白,“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
主簿陳琳也有類似地評價。
一個獄吏就可以做的事情,偏偏要召集四方猛將豪傑,可見袁紹的居心叵測!但何進就看不明白。
這分明是要誅除十常侍,再以兵威脅何進,必要時,可以連何進一起誅了。袁隗身為太傅,自然就掌控了大局。不過,沒有憑據,誰也不會把這話對何進說明。說到底,何進就是個屠家子,就是個外戚。
在對付蹇碩的事情上,袁紹出了幾個好主意,何進很信任他。而且,召集地猛將也多與何進有關係。王匡是大將軍椽,西園軍假司馬張楊、原幷州從事張遼、騎都尉鮑信和都尉田丘毅,都是何進派出去募兵的,加上東都太守橋瑁、武猛都尉丁原和幷州牧董卓,一共有八支軍隊。這八支軍隊中,何進和袁紹都以為自已能夠控制大部分,進而也就控制了局勢。
不過,人算不如天算。
為了讓何進堅定誅殺宦官的決心,時任司隸秀尉地袁紹,從中做了很多事,什麼收捕宦官家人,彈劾十常侍之類,都沒少做。何進就是下不了決心。不過這事從四月份一直折騰到八月份,宦官們卻受不了了。想想一下,成天有人說要殺你,刀架在脖子上,一連折騰四個月,誰也是受不了。
在八月的一天,何進又一次對著何太后宣稱要殺宦官之後,宦官們的神經終於崩潰了,他們詐以太后詔,將何進騙進了宮中,在一片狂熱的氣氛中,將何進斬殺。
到了這個地步,事情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局勢整個失控了。
宦官們妄圖控制朝局的努力失敗。何進部曲將領吳匡、張璋正守在宮外,獲悉何進被殺,急忙調集軍隊包圍了皇宮,虎賁中郎將袁術也恰好得到了訊息(及時的令人費解?),對皇宮的攻擊開始了。禁軍願意給宦官們賣命的屈指可數,皇宮很快就被攻破了。袁紹也,及時,趕到,他顧不得皇帝和太后,先緊閉北宮門,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