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1/4 頁)
黃巾張饒等入渤海,越河間,與黑山賊聯為一體,張仲華(張英)欲進不能,不如就此退回。大人可譴使前去,與韓文節商量一下,如何合作剿滅黃巾……”
“文臧所言極是。”
張澗也符合戲志才的意見。
“那好,文臧既然如此說了,此事就託付給你了。”
“主公請放心,戲志才必不辱使命!”
張涵匆匆與兩人議完了此事,便不再多說,張澗隨著譯文一起遞過來地,還有一封書信。張超在雒陽日久,兩人只在三年前張超成親回魯國時,見過他一面,彼此時常有聯絡,並不陌生。張超來信不多,此次卻不知有什麼事情。
開啟書信一看,張涵卻是笑了。張超並沒有什麼事,他已經讓人把妻子兒女送往了魯國,只是來信託他照看一下。
張超的孩子尚小,此時長途跋涉,是很容易天折的,但是,他可不敢忽視張涵的警告。與其等靈帝駕崩匆匆忙忙,還不如現在就送回魯國,沿途也更安全些。同時,張超在雒陽也是有住宅地,但他已經搬到了城外居住。關於雒陽情報網撤離的事情,張超有不同意見,他以為,重要的骨幹可以分散到關中其它地區,但並不同意大部撤離——這些是用隱語寫的。
這事需要仔細思量,張涵考慮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偏偏這事沒法與人商量。董卓最後遷都長安的時候,雒陽人可是沒l夏多少。不過,關中怎麼樣,張涵卻沒有印象了。
現在的問題在於,是撤離人員,保留一批熱悉關中的人員有利,還是分散到關中,瞭解更多的情報有利。兩者各有各的好處,張涵有點拿不準。最後決定撤離三分之一,最熟悉關中各地區情況的;分散三分之一,活動能力和生存能力強的;保留三分之一,雒陽最重要的情報來源不動。
中平六年初,張涵獲准擴軍兩千,但他趁著伍子方率軍未歸。新招募了五千兵馬。反正,用他的話來說。遠水解不了近渴,在伍子方沒有歸來的時候。青州多招募點兒軍隊,是有好處的。大不了,到時候再遣散好了。當然,張涵也就是這麼一說,他才不會解散軍隊地。
張涵全心全意開始組建一支自已的部隊,他從家中調集了大批畢業生。作為骨幹,又嚴格挑選士卒。按他的要求,應徵士卒年齡必須在十八到二十五歲之間。身家清白。身體健康,無傳染病,身高在七尺二寸以上。青州州兵的伙食好。不克扣糧餉,總比在家種地要強。再說,青州人有地是,流民巴不得能加入州兵呢!
張涵如何在青州心事暫且不表,雒陽的形勢卻急轉直下。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漢靈帝病重,太子未立。
在皇位繼承問題上,就出現了很大的分歧。宦官內部都有著不小的分歧,搖擺不定。
如果是長子劉辯繼位,作為皇審的舅舅,大將軍何進便會勢力大漲,甚至可能會獨攬朝政。顯而易見,這並不符合宦官的利益。
但是,若是劉協繼位,事情更麻煩。劉協地生母王美人之死,十常侍是出了大力的。儘管沒有證據,然而,誰能跟皇帝講證據,這終究是個隱患,誰知道劉協什麼時候會想起來。而且,劉協繼位了,董氐也一樣會勢力大增。
想來想去,十常侍還是覺得應該支援劉瓣。他們與何氏的關係很好,何皇后是他們一力支援地,張讓的兒子還娶了何進的妹妹……
不過,作為後起之秀的蹇碩卻不是這麼考慮地。王美人的事與他無干,如能擁立劉協,他就是首功一件,取十常侍而代之,甚至把持朝政,都不是不可能。蹇碩手中握有西園禁軍的,驃騎將軍董重也不可小視,這個也是不能不考慮的……
十常侍猶豫不定,靈帝卻等不得了,他身體不好,等不起了。於是,靈帝就指使蹇碩提議,稱韓遂作亂,請大將軍領兵西上平叛。
士大夫們把誅除宦官、匡扶漢室的希望寄託在了何進身上,荀攸、鄭泰、陳琳和逢紀等智謀之士,都投入其門下,何進門下是人才濟濟。這麼粗漏的計謀,自然瞞不過何進。
訣竅無它,就是一個字——“拖!”
有人說的好,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眾所周知,靈帝的日子不長了,他肯定靠不過何進。
至於藉口,那就多了,黑山賊是個威脅,青徐黃巾再起,也是盛脅,晦果幽州沒能平定的話,何進還有更多選擇……何進就以青徐黃巾復起為辭,奏請遣袁紹東進徐兗,待袁紹兵還,自己再西擊韓遂。青州黃巾被張涵剿滅了,這個理由就不充分了。但是,何進不怕,充分與否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