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第1/4 頁)
“陛下勵精圖治,革弊求強,此誠千古未有之變革……(姜冏對張涵好一番歌功頌德。姜父大為不耐,在他的催促下,姜冏省略了八百字)
如今,孩兒欲進身仕途,有三條路可行:第一是察舉;察舉繼承自大漢的傳統,由於種種原因,這條路希望不大。孩兒屬意地是後兩條路——恩科和諸學。
諸學之中,高階軍官學校最是難進;
那裡除了皇族子弟,便是勳貴子弟。要想進入其中進修,只有加入軍中。一步步晉升,才能有機會。除此以外,就只是去年中了武舉的六個人了。
不其太學大儒雲聚,在諸學裡名聲最為響亮,要求也最嚴,出了名的易進難出;
然孩兒並不看好它。陛下更注重事功。從那裡畢業,也許在最後會走的更遠些兒,可在入仕初期的晉升恐怕便不如人意了。
醫學園自不必提,餘下的法學園和牛山太學裡,孩兒更中意牛山太學……
以孩兒看來。由牛山太學畢業,再趕上恩科。那就再好不過了……”
姜冏挺直了胸膛,雙目炯炯有神。顯然對自己所言,富有信心。說著說著。他忍不住YY起來。姜父看了,不覺嘴角微翹。對這個兒子,他也是寄予厚望的。如今看,兒子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滿意歸滿意,姜父嘴上可不會服軟,不過,溫和的口氣完全出賣了他。
“胡說什麼?!那恩科是特開的,哪裡有那麼容易讓你趕上?再說,知道是這樣,還不好好看書,準備牛山學園地入學考試。你以為牛山太學是誰都能考進去的嗎?
你能看到,那看到的人就多了……”
見父親額頭的皺紋都舒展開來,姜冏也欣慰地鬆了口氣,微一躬身,含笑稱“是!”
隆武元年(198年),張涵稱帝后,為了收攏天下讀書人之心,立刻下詔宣佈:特開恩科,舉行科舉考試。隨同公佈的,還有科舉考試的一些具體規定。
比如說,科舉具體分為八科:秀才、明法、明算、明經、進士、明字、營造和武科;考試地形式有口試、帖經、墨義、策問和詩賦五種;應試人地身份沒有要求,只要不是罪犯奴隸,任何國人都可以到京都應試;考試時間定為隆武二年二月;經過公開考試後,擇優取仕,授予官職;若考生原為官吏,則在原有品級上升遷。
張涵倒不是不想廢除察舉制度,以考試製度取而代之。可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從某方面來講,世家望族的整體勢力,是有所削弱。但是,若把不其太學當成世家勢力新的大本營,卻也不為過分。其間學子多出自寒門,可大儒們卻多是世家子。這時候,師徒可真是如父子一樣的。如此說來,世家的影響力可謂不降反生一一由於讀書人地數量猛增,相對還是下降了。
世家望族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舊地世家倒下,便會有新的世家興起。消滅不了,張涵便希望削弱轉化他們。使之成為大齊忠心耿耿地臣子,而不是禍亂之源。既然如此,張涵就不能不顧及世家的反應。這次特開恩科,既是個試探,也是為下一步計劃作鋪墊。
詔令一下,天下震動。此前,只有不入流地小吏才可以考取。現在,只要經過考試便可以做官。時人皆稱之“躍龍門”。形容應試者從布衣,一躍成為有品級的官吏。
坦率地說,這次科舉考試辦得十分倉促,又是初次舉辦,其間鬧出了很多笑話。在信都城,雲集了上萬前來應試的讀書人。這些人的吃飯、住宿都成了難題。張涵這才發現,自己第一次舉辦科舉,卻疏忽了初試這一關,只得在信都先舉行了初試,以篩選掉部分應試者。
在恩科之中,以秀才科最為尊貴,要求也高,必須兼通諸經方可。秀才就是茂才,東漢為了避諱光武帝劉秀的名字,方改為茂才的。秀才只取三名。其實,三名張涵都覺得多。那大儒盧植讀書近三十年,方取中茂才。張涵當初取中茂才,自己也覺得勉強。考秀才的難度,可見一斑。
後來,果然不出所料,上萬人中只取了兩名秀才。一個是原丞相府東曹椽崔琰,鄭玄的得意門生。另一個就是與華歆、管寧二人齊名的邴原——時人把三人比為一條龍,華歆是龍頭,邴原是龍腹,管寧是龍尾。邴原的才學可想而知。
邴原先前屢闢不就,不肯為張涵效力,那時竟主動前來應試——充分說明了傳統士大夫對新政權的認可——張涵更是歡喜,很是體會了一把唐太宗那種“天下英才盡入吾囊中”的快樂。
月法就是法律科,考察士人對法令的瞭解程度,培養專門的人才,一共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