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2/4 頁)
,凡是三級軍功者,可優先錄取——“逢缺即補”。
這個軍功就是先秦的二十級軍功制度。前十級每斬首一級,即為一級軍功;後十級每斬首兩級,則為一級軍功。說是斬首,其實不用拿首級,而是戰後核對。中級以上的軍官不能衝鋒在前,另有記功的辦法。
在大漢國,軍功的用途不大,田宅等法令都落實不下去,時間久了,軍功便也不受重視。在張涵的軍中,自大為不同。立功後獎金也許不算多,但發放軍功章時極為莊嚴肅穆,一般必須要有將軍級別的將領,至少是一軍主將親自主持。退役時發放的那筆津貼,也會豐厚不少——撫卹金也一樣的。尤其在晉升軍銜時,軍功特別有效。隨著從軍時間(指職業兵)和軍功的不同,分發田地時,還可以另領一份。
亂世之中,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張涵深知,自己一身之命脈皆繫於軍中,故對軍人極為優容(對將領就很苛刻了)。因此,這也不算什麼稀奇事。
當然,胥吏皂役的選拔,肯定會有人做手腳。可是,再怎麼做手腳,他也不敢全都如此。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時日長了,自然便會有所不同,反正,再怎麼差勁,也不會比現在還差。
第三卷 第七十九章 福壽膏
“……”,吏治是件大事。
地方官都要回避本籍,不是地方人。而官員有什麼政令,終究是要倚靠吏役才能執行下去。那斗升吏役都是本鄉本土之人,往往與豪族大姓互相勾結把持地方。故而,吏雖位卑,卻影響深遠。
“元澗,這可輕忽不得……”張涵沉吟了一下,吏治已是老問題了。他有心將回避制度擴充套件到郡縣之屬官佐吏,又擔心地方官任用私人,沆瀣一氣。而且,一旦迴避了本籍,選拔任用又是個問題——沒有人願意去北方苦寒之地任職。目前,選拔官員都困難重重。若要選拔屬吏,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
正躊躇著,忽見待曹張重在門外窺探,張涵不由笑問道:“伯謹,有什麼事嗎?”
“主公,昭康侯到了。”張重躬身施禮,朗聲說道。
張重是張奐的長子,文采不錯,是將門後代中少有的文官。他辦事嚴謹守禮,接人待物很有分寸。張涵頗為喜歡他,任之為丞相府待曹,主管通報事宜,權位不高,卻很得張涵器重。
“哦,元化先生到啦……元溪,和我一起去接一下吧!”
張涵回過頭來,笑著招呼張澗。
“元化先生到了,自然要去接一下的……”
張澗沒有絲毫不快,笑著站起身來。
時至今日,張涵已位極人臣,挾天子以令諸侯。實是天下第一人。依然被他稱之為“先生”而不直呼表字的,只有鄭玄,岑晊,盧植等寥寥幾人,華佗也是這極少數之一。
在歷次疫病和移民中,華佗在牛山醫園培養出的大批弟子。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無數人因此而獲救,張涵也無慮爆發大規模疫病,得以引進了大批流民。同時,牛山醫園還透過短期培訓,培養出了數以萬計的軍醫,在張涵的軍中,輕傷者都會迅速痊癒,重傷者治癒率也能維持在七成左右。如此種種,華佗功不可沒。
近幾年來,華佗一直守在青州。張昭年事已高,張涵不能守在膝下盡孝,卻很關心他的身體健康。聽說華佗擅長養生之道,特地派他到石島常駐。華佗這人不太安分,不願意守在石島張家莊園裡。在最初的一段時間過後,華佗就令自己的得意弟子吳普和樊阿留在石島。自己則巡行青州各地治病救人。只是每三個月回莊一次。檢查張昭等人的身體。
張涵自希望華佗能守在莊中,但華佗卻是不肯屈從。無奈之下,張涵只好派從人護持。每欲前往一地,必先與驛站,官府通訊息,以備萬一。
華佗如此行事,張涵難免不喜,心裡卻也高看他一眼。天子東歸,張涵封賞群臣。封侯者不到二十人。其中張涵自己的部屬便更少了。華佗卻得居其一,為昭康侯,也不是沒有這方面的原因眼下,華佗雖然常行在青州東部,卻依然兼著醫園祭酒、太醫令。不過,主要工作都是副手在做——醫園是太醫博士張機,太醫院是太醫丞孫良棟。
值得一提的是,牛山醫園與二大學鄉、法學園並列,同樣被列為最高學府。然而,與華佗的譽滿青冀截然相反,牛山醫園則創下了“鬼園”之赫赫惡名——華佗終究沒能抵擋住誘惑,在幾年前開始透過遺體解剖來研究人體結構。結果,訊息傳出之後,時人不願意非議華佗,卻把矛頭對準了醫園。人們不是不知道其中的重要意義,可終是難以接受。順理成章,牛山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