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第2/4 頁)
和司隸,共收攏了三十八萬流民;從遼西三郡和朝鮮半島掠來的烏桓、韓濊青壯奴隸二十三萬;從倭島買來了奴隸也有四萬兩千多。這樣一來,就解決了一半以上的勞役需要。朝鮮半島硬仗已經過去了,怎麼也還有十多萬青壯年,再加之倭島的奴隸,今年就應該差不多了。
“哪兒有那麼容易,”張澗忍不住苦笑,“這不過是一半,而三韓之地也差不多了,再能十萬青壯就頂天了,我估算過,到今年年底至少還有四十萬勞力地缺口。以倭島區區三百萬人口,很難在短期內解決……
再說,主公喜歡修路。五州的道路欲連成網網路,僅必要修建的馳道就超過一萬八千里,其它道路逾十萬裡,橋樑無以數計。堤壩、溝渠等水利設施,城池等市政設施,也不亞於路橋建設。這些有的可以暫緩,姑且放下不談。為了加強控制,兗州和遼東、朝鮮等新併入之地,道路是一定要修的,這就需要大批勞力……
此外,文臧,去年掃北逐南戰無不勝,誠然可喜可賀!不過,你可知道去年的軍費開支有多少?賑災修路的開支有多少?免除掉災民的稅賦有多少?還有……”
“……”
戲志才啞口無言,這個,他還真沒有細算過。
時至今日,張涵治下領有青冀幽並兗五州,總兵力超過八十五萬。當然,遼東兵和兗州兵正在整編,預計來年可以降低到七十七萬左右。不過,那是未來的事情,眼下兵力還是這麼多。一年日常的軍費開支,就要八十萬萬錢、2200萬石糧食。況且,去年張涵出動大軍十八萬, 鮮卑,向烏桓,向韓濊,大戰了半年多。同時,還出動十萬大軍從北東兩個方向進攻兗州,出動七萬大軍與徐州陶謙大戰一場。如此下來,張涵出動作戰的軍隊最多時高達三十五萬之多。此外,還有海軍三萬多。因此,去年的軍費開支創紀錄的達到了前所未聞的167萬萬錢之多。
戲志才是知道軍費的。但是,其他的種種,他就不曉得了。
喃囁了一會兒,戲志才忽然想到了一事:
“對了,去年災荒的時候,不是出售了大批存糧嗎?”
“哼哼!”張澗很是不屑。
“元溪,去年到底鑄了多少金五銖?”
戲志才湊到近前,小聲問道。
此時此刻。糧食價格可謂是物價的基準價格。去年物價飛漲,人人都以為是遇到災荒,有奸人囤積居奇,從而導致糧價猛升,致使物價上漲。然而,戲志才卻隱隱約約知道。情況並非如此。張涵在經濟上也是一知半解,但他經常嘀咕金五銖不能隨便鑄,眾人也有個大致的概念。
“呵呵,蔡議郎的手筆果然不一般,文臧,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那仕女模樣好象如意坊的孫秀……”
孫秀是有名的舞伎,張澗顧左右而言孫秀,就是不肯滿足戲志才的好奇心。迄今為止,去年鑄造金五銖地數目也只有四個半人知道。四個人是張涵、張澗、項奉和李小二,那半個人則是薄曹從事許陵。
老實說。去年若不是趁機把存糧傾空,只怕這物價不知要漲多少倍了。好在老天爺做美。他順水推舟,把這事掩過去了。而且,他還趁機解決了存糧問題……
想到這裡,張澗不覺有些得意。
屯田基本滿足了糧食需要,張涵從祖父那兒得到了巨量糧草,便沒了用武之地。每年保管不當造成的損失,就不是個小數字,加上其間的保管費用。那就更多了。去年趕上災荒,張澗又瘋狂鑄造了大批金五銖。結果導致糧價飛漲。張澗以穩定糧價的名義,趁機出售了大批存糧,不僅穩定了糧食價格,套取了近一百萬萬錢,還保持了金五銖的幣值堅挺。人不知鬼不覺,就把存糧消化掉了,並籌措了大筆軍費。想想去年鑄造了價值150萬錢的金五銖,張澗至今還捏著把冷汗。人人都在痛罵奸商,以為物價上漲只是由災荒引起,過一陣兒,便會重新降下來。殊不知,張澗卻在偷笑——這物價一漲,降就難了!
可惜,這麼得意的事,卻不能說與人知,真是可惜……
“元溪和文臧都在呀,正好一起去吃飯吧!”
張澗正打著哈哈,想辦法岔開話題,忽然聽到身後有人說話。回過頭來,卻是伍子方。伍子方在幷州獨當一面,一待就是兩年多。他的性格豪爽,在眾將中很有人緣,張律、張英、王文華、太史慈等人見了都有話說,不覺便落在了後面。等他們出了門,恰好見到張澗與戲志才在說話,伍子方就打了個招呼。
“是伯矩啊,怎麼樣?身體一向可好……”
張澗不說去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