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3/4 頁)
我周瑜(張紘)豈敢不盡心竭力?!”
明白歸明白,但孫策卻沒有辦法。能戰方能和。張涵已成席捲之勢,天下人多有知道的。於是,江東之地也就格外引人矚目。除非張涵興兵渡江,袁紹在此時是絕對不會與孫策妥協的。
因此,孫策別無它法,必須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平定祖郎、嚴白虎等的叛亂,把吳郡和會稽郡建設成穩固的根據地。有了迂迴的空間,他們才能進可攻退可守,不致於一敗塗地。當時,丹陽太守吳景——孫策的舅舅——把守宛陵,會稽太守孫靜——孫策的叔叔——把守會稽郡,朱治——孫堅的故吏——把守吳郡,這些人都是元老重臣,只有孫策前往,才能調動自如。加之,此行要求速戰速決,也正是孫策的拿手好戲。
趁著夜色,孫策帶著八百精兵,悄悄繞過了袁軍大營。一夜之間,奔行八十里,強渡溧水,沿著冷水順流而下。第二天傍晚,孫策便來到了宛陵城下。
祖郎是山越豪帥,在涇縣以南很有威望。說是山越,其實與漢民沒有多大區別,只是多居住在山上,時人常稱之為“山民”。山越人生活在山間,時常在大小豪帥的帶領下,下山劫掠。因其能吃苦,熟悉山地,在山間縱躍如飛,官吏通常也沒什麼辦法。
山越人習慣於此,軍紀便差了許多。涇縣大帥祖郎率領萬餘眾,將宛陵團團圍住。城圍數重,但其間漏洞百出。當夜,孫策指派自己的親信偷偷潛入了宛陵城中,將自己到來的訊息通知給吳景知道。
凌晨,太陽剛剛露出半邊臉,山越人正睡的香。孫策就親自出馬,手持長刀,身先士卒,開始了突襲。喊殺聲從四面八方傳來,似有千軍萬馬將其包圍,山越人士氣大降。那天,霧很大。在霧氣朦朧中,祖郎難以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這是一次完美地突然襲擊,山越人的抵抗微乎其微,孫策一路衝殺,直取祖郎的大營。山越人勇猛過人,但在戰爭之中,面對著孫策軍士兵默契的配合,個人的勇武起到的作用太小了。祖郎拼死力戰,卻也不是孫策的對手。很快,喊殺聲變成了興高采烈的吶喊。孫策計程車兵們一起歡呼,“抓住祖郎啦!抓住祖郎啦!”
這一天,孫策大破祖郎,斬首兩千,俘虜四千,連祖郎也被他親手抓住了。宛陵圍解,祖郎降,孫策任命他為門下賊曹。其後,不用損策派兵,羽檄到了,涇縣四城便都舉城投降歸順了孫策。
隨後,孫策在山越中挑選了兩千青壯,帶著祖郎,驅使著山越,引軍向東。旬日之間,身經數十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嚴白虎等山賊建立的營寨絲毫也不能阻擋他的攻勢,會稽遂平。
從孫策離開秣陵,到他平定了祖郎、嚴白虎等的叛亂,前後不過十七天。
正文 第三卷 第六十九章 西北烽煙又起
隨著“呼呼”的破空之聲,三百多架霹靂車同時發力,在孫策軍的營壘上空,灑下了一片片碎石雨。轉眼間,石雨紛紛落下,在營壘中掀起重重血浪。
“上!上!後退者斬!”
揮舞著長刀督戰的低階軍官嘶啞的喊聲,帶著幾許殺機遠遠傳來。眾士兵麻木地架著雲梯衝向孫策軍的營壘,哪怕空中石雨不息,士兵們也不敢停止衝鋒。雲集計程車兵密的象螞蟻一樣,不斷攀爬而上。面對袁紹軍瘋狂進攻,守衛營壘的孫策軍立在營中寸步不讓,周瑜也下了狠心,強令不得躲閃,生死各安天命。
不過,空中碎石成雨,袁軍蟻附在前,孫策軍計程車兵難免會留意頭頂,慢慢便落了下風。營壘的木柵牆被鮮血染成了黑紅色,遍地都有骨肉散落,雙方士兵支離破碎的屍骸堆積成丘。連續多日的不斷廝殺,使兩軍將士都疲憊不堪,火熱的太陽高懸在空中,殺戮似乎永無休止之時……
“這營壘也差不多了……”
顏良低聲嘀咕了一句。逢紀聞言沒有絲毫喜悅,反而皺起了眉頭,隱隱還流露出幾分憂色。
曹操河南一戰損兵折將,手下大將夏侯淵都折在了轘轅關下,自己身中三箭。返回豫州後,曹操大病了兩個多月,才能起床問事。逢此大敗,袁紹好言相慰,也不禁有些失望。加之,袁紹左右落井下石,曹操便被袁紹留在身邊參謀軍事,不復再領兵出征,獨當一面。這大量投石車集中使用,便是曹操出的主意——想來,轘轅關落石如雨給了他深刻的印象。
孫策渡江南下,勢如破竹。偏師行動遲緩,進攻久無進展,此次又沒能攔住孫策。袁紹忍不住大發雷霆,這才臨陣換將,重新啟用了曹操。
說起來,袁紹自爭雄冀州失敗之後,嬌妻愛子盡數落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