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部分(第3/4 頁)
少卿宗正卿。
杜鴻漸
代宗朝,宰相杜鴻漸亦能羯鼓。永泰中為三(按羯鼓錄三下有州字)副元帥西川節度使。至成都,李琬有削杖者在蜀,一杖獻鴻漸。鴻得之,示與眾曰:“此尤物也,當衣衾中收貯積時矣。”匠曰:“某與脊溝中養者十年。”及出(出字原闕,據羯鼓錄補)蜀至利州西界,望嘉驛路入漢川矣。自西南來,始會嘉陵江,頗有山水景緻。其夜月色又佳,乃與從事楊炎、杜悰(明抄本悰作亞。)輩登驛樓望江月。行酒宴語曰:“今日出艱危猜迫,外即不辱命於朝廷,內即免中禍於微質。即保此安步,又瞰此殊境,安得不自賀乎。”遂命家僮取鼓與板笛,以所得杖奏數曲。四山猨鳥,皆驚飛噭走。從事悉異之曰:“昔夔之搏拊,百獸舞庭,此豈遠耶。”鴻漸曰:“若某於此,稍曾致力,猶未臻妙,尚能及是。況至聖御天,(御天原作遇夫,據羯鼓錄改)賢臣考樂,飛走之類,何有不感。”因言此有別墅近花巖閣,每遇風景清明,即時或登閣奏此。初見群羊牧於川下,忽數頭躑躅不已,某不謂之以鼓然也。及止鼓亦止,復鼓之亦復然,遂以疾徐高下而節之,無不應之而變。旋有二犬,自其家走而吠之。及群羊側,遂漸止聲仰首,若有所聽。少選,又復宛頸搖尾,亦從而變態。
是知率舞固無難矣。近士林中無習之者,唯僕射韓皋善,亦不
甚露。為鄂州節度使時,聞於黃鶴樓一兩習而已。(出《羯鼓錄》)
唐代宗李豫當朝時,宰相杜鴻漸也能擊奏羯鼓。永泰年間,杜鴻漸擔任三州副元帥兼領西川節度使。到成都,太常少卿李琬為父母居喪時使用的喪杖還在蜀中老家,送給杜鴻漸一根。杜鴻漸得到後,拿出來給眾位幕僚賓客觀賞,說:“這是很難得的東西啊。它大概在衣、被裡存放多年了。”一木工說:“我在脊溝中養了一根杖,養了十年了。”待到離開蜀地,到了利州西邊邊界,就可以看到嘉驛大道蜿蜒進入漢川了。又有一條江水流入嘉陵江中,此地山川很可以讓人觀賞。是夜,月夜皎潔,山川空濛,杜鴻漸與從事楊炎、杜悰等人登上驛樓欣賞江月,邊飲酒邊說:“現在,我們從艱難危險疑忌迫害裡走出來。對國家來說,我們此去不會辜負朝廷對我們的希望,對我們個人來說,可以免除因為微小的過失而帶來的禍患。既保證了我們的平安,今晚又能觀賞到這麼好的美景,我們怎麼能不自我慶賀一下呢?”於是,命令隨身僕僮取來羯鼓與檀板、笛子。杜鴻漸親自用李琬家人送給他的喪杖製成的槌杖擊鼓,演奏了幾支鼓曲。四外山中的猨猱、鳥雀聽到鼓聲後,鳴叫著飛散奔跑。
隨同的從事都大為吃驚,說:“只有古時候的夔曠擊奏搏拊時,群獸在院中起舞。但這畢竟是很遙遠的傳說了。”杜鴻漸說:“象我剛才在這兒只是稍稍用點力氣,擊奏出的鼓聲還未達到完美的程度,就有這樣的效果。何況象夔曠這樣的樂聖擊奏的是天樂,鳥獸聽到
樂聲飛翔奔走舞蹈,這種事情是很可能會有的。“杜鴻漸又講出一件事:”這個地方有座別墅,它近旁有一座花巖閣,每當風清景明的時候,我登閣擊奏羯鼓。當時,山坡下面散放著一群羊,忽然有幾頭羊來回不停地走動。我還沒有想到這是羯鼓聲使它們這樣的。待看到羊停止不走了正是我停止不擊鼓的時候;待我再擊鼓,羊又跟著走動時,於是我忽疾忽緩、忽高忽低變化節奏地敲擊羯鼓。再看山下走動的群羊都在跟著我的鼓聲節奏地變化而變化。不一會兒,有兩隻狗從它的家門走出來吼叫了幾聲。等走到羊群旁邊,漸漸不吼叫了,仰起脖頸似乎在聽鼓聲。又過了一會兒,這兩隻狗開始轉動脖頸,搖擺尾巴,這不是隨著鼓聲蹈舞起來又是什麼呢?近些年來,在知識人圈中很少有學習擊奏羯鼓的人了。唯有僕射韓皋擊得一手好羯鼓但他藏而不露,很少見他擊過。只是在他任鄂州節度使時,聽說在黃鶴樓上擊奏過一二次而已。“
銅 鼓
蠻夷之樂,有銅鼓焉。形如腰鼓,而一頭有面,鼓面圓二尺許。面與身連,全用銅鑄。
其身遍有蟲魚花草之狀,通體均勻,厚二分以來。爐鑄之妙,實為奇巧。擊之響亮,不下鳴鼉。貞元中,驃國進樂,有玉螺銅鼓。(玉螺皆螺之白者,非琢玉所為也)即知南蠻酋首之家,皆有此鼓也。
少數民族的樂器中,有銅鼓。銅鼓的形狀很象腰鼓,一
頭有面,鼓面圓約二尺來的。鼓面與鼓身相連,全是用銅鑄成。銅鼓身上都飾著花紋,有花、草、蟲、魚等各種動植物的形狀。銅鼓通體上下薄厚均勻,約二分厚。可見它鑄造得非常精妙奇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