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部分(第3/4 頁)
,年輕的時候以為別人磨洗銅鏡為職業。他得到水果、好茶或者是美酒,總要供奉到列子的墓前,好像祈求列子能夠賜給他聰明和學問。一年以後,他夢見一個人,拿著刀子將他的肚子剖開,把一本書放到了他的心臟裡面,睡醒以後,他想要吟詩,朗誦出來的都是非常美妙的詞句,但卻不是從老師和朋友那裡學來的。雖然有了學問,但是他還不放棄磨洗銅鏡的低賤職業,真是有隱士的風格。遠近的人們都叫他“胡釘鉸”。太守等官員和其他一些社會名流都很敬佩他,經常有一些前輩來拜訪他,送給他一些禮物,他全都不要。但如果送給他香茶或美酒,他卻欣然接受。現在介紹他作的幾首詩,一首是高興地迎接圃田縣韓少府來訪: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兒童不慣見車馬。爭入蘆花深處藏。“還有看鄭州崔郎中家的女郎們繡的花:”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繡成安向春園裡,引得黃鶯下柳條。“另有一首題目是,江際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蒼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恐畏魚驚不應人。“
劉行者
唐廬陵闤闠中,有一劉行者。以釘鉸為業。性至孝。母親患眼二十餘年,行者懇苦救療。一日,忽有衲僧,攜淨水銅瓶子,覓行者磨洗,出百金為酬,行者不受。告雲:“家有母親患眼多年,和尚莫能有藥療否?”僧雲:“待磨洗瓶子了,與醫。”磨洗畢,便出門,而行者隨問之,僧雲:“但歸去,已與醫了。”言訖,失僧所在。行者奔還家,見母親忽自床墜地,雙目豁開。闔家驚喜,方知曏者僧是羅漢。遂畫其形影供養。至今存焉。(出《報應錄》)
唐朝廬陵的街市中,有一個姓劉的以脩金屬器物為職業的人。他非常孝順,母親患眼病二十多年,他多方尋求治療的方法。一天,忽然來了一個和尚,拿著一裝淨水的瓶子,找到他讓他磨洗,並說要給他一百兩銀子作為酬謝。他不要,對和尚說:“我家裡有老母親患眼病多年,和尚你能治療嗎?”和尚說:“等你磨洗完瓶子再去醫治。”磨洗完了,和尚拿起瓶子就走出門去,他追上去問,和尚說:“你回家去吧,我已經醫治完。”說完和尚就不見了。他跑回家去,看見母親忽然從床上掉到地下,雙眼忽然好了。全家人又驚又喜,這才知道和尚是個修行成羅漢的高僧,於是畫了這個羅漢的影象供奉起來,這張畫像現在還儲存著。
王法朗
唐夔州道士王法朗,舌大而長,呼文字不甚典切,常以為恨。因發願讀道德經。夢老君與剪其舌。覺而言詞輕利,精誦五千言,頗有徵驗。(出《錄異記》)
唐朝夔州的道士王法朗的舌頭又大又長,說話吐字不清楚,經常為此感到傷心。他因此而許下願望學習《道德經》,夢見道教的創始人《道德經》的作者老子用剪刀修剪他的舌頭,睡覺醒了以後感覺說話流利,吐字清晰了,精讀五千字的《道德經》。
郗法遵
唐道士郗法遵居廬山簡寂觀,道行精確。獨力檢校,已歷數年,全無徒弟。忽夢玄中法師謂之曰:“汝無人力,甚見勤勞。今有二童子,所恨年小耳。”既覺,話於眾。出山過民王家,有孩子,年才一晬。見法遵,抱其足不肯舍。遵去,晝夜啼號不息。遵復至則欣然。
後數年,父母即舍為童子。又一小兒姓劉,眼有五色光,父母疑其怪異,因灸眼屋,其光遂絕。已四五歲,亦舍在觀中,相次入道。果符玄中夢授之語矣。(出《錄異記》)
唐朝的道士郗法遵居住在廬山簡寂觀,道行很精深,獨自抄寫經卷並校對已經許多年了,沒有收一個徒弟。一天他忽然夢見玄中法師對他說:“你沒有人幫助,還非常勤勞。現在有兩個小孩可以作你的徒弟,只是太小了。”睡醒以後,他把這件事講給別人聽了。一天他出山走過一戶姓王的人家,這家有個剛剛一歲的小孩看見他,抱著他的腿不讓他走。郗法遵走了以後,這小孩晝夜啼哭不停。郗法遵再去,他又不哭了。過了幾年,他的父母將他交給郗法遵做了道童。還有一個小孩姓劉,眼睛裡向外放射五彩光芒。他的父母懷疑是怪異,用艾蒿點著後燒灸他的眼睛尾角,光芒就消失了。已經四五歲了,也被父母送到觀裡。兩個孩子相繼當了道童,果然符合玄中法師夢中所說的話。
王暉
西蜀將王暉嘗任集州刺史。集州城中無水泉,民皆汲於野外。值岐兵急攻州城,且絕其水路,城內焦渴。旬日之間,頗有死者。王公乃中夜有所祈請,哀告神祗。及寐,夢一老父告曰:“州獄之下,當有美泉。”言訖而去,王亦驚寤。遲明,且命畚鍤,於所指之處掘數丈,乃有泉流。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