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部分(第2/4 頁)
年,北歸後魏。時高祖新營洛邑,凡所造制,肅博識舊事,大有裨益。高祖甚重之,常呼曰王生。肅在江南之日,聘謝氏女為妻,及至京師,復尚公主。其後謝氏入道為尼,亦來奔肅,見肅尚主,謝作五言詩以贈之。其詩曰:“本為薄上蠶,今作機上絲。
得絡逐勝去,頗憶纏綿時。“公主代肅答謝雲:”針是貫線物,目中恆任絲。得帛縫新去,何能納故時?“肅甚悵恨,遂造正覺寺以憩之。(出《伽藍記》)
後魏尚書令王肅,字恭懿,琅邪人。他是南齊朝雍州刺史王奐的兒子,博學多才,善於言辭,長得美貌,是齊朝的秘書丞。後魏太和十八年,王肅向北歸順了後魏。當時高祖新建洛陽城,凡是建築製造的東西,因為王肅廣泛地知道以前的事情,大有好處。高祖非常器重他,經常叫他“王生”。王肅在江南的時候,娶姓謝的女兒為妻。等到到了京城,又娶了公主。這以後謝氏出家做了尼姑,也來投奔王肅。見王肅娶了公主,謝氏作了一首五言詩贈給王肅。那詩說:“本為薄上蠶,今作機上絲。得絡逐勝去,頗憶纏綿時。”公主代替王肅答謝說:“針是貫線物,目中恆任絲。得帛縫新去,何能納故時。”王肅非常惆悵悔恨,就建造了一座正覺寺讓謝氏在裡面休息。
李延實
後魏太傅李延實者,莊帝舅也。永安中,除青州刺史。將行奉辭,帝謂實曰:“懷磚之俗,世號難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實答曰:“臣年迫桑榆,氣同朝露;人間稍遠,日近松丘。臣已久乞閒退,陛下渭陽興念,寵及老臣,使夜行非人,裁錦萬里。謹奉明敕,不敢失墮。”時黃門侍郎楊寬在帝側,不曉懷磚之義,私問舍人溫子升,子升曰:“吾聞至尊兄彭城王作青州刺史,聞其賓客從至青州者雲。齊土之民,風俗淺薄,虛論高談,專在榮利。太守初欲入境,百姓皆懷磚叩頭,以美其意。及其代下還家,以磚擊之,言其向背速於反掌。是以京師謠語曰:獄中無系(”系“原作”擊“,據明抄本改。)囚,舍內無青州。假令家道惡,腸中不懷愁。懷磚之義,起在於此也。”潁川苟(陳校本“苟”作“荀”)濟,風流名士,高鑑妙識,獨出當世。清河崔淑仁稱齊士大夫曰:“齊人者,外矯庶幾,內懷鄙吝。輕同毛羽,利等錐刀。好馳虛譽,阿附成名。威勢所在,促共歸之。苟無所資,隨即捨去。”言囂薄之甚也。(出《伽藍記》)
後魏太傅李延實,是莊帝的舅舅。永安年間,他官拜青州刺史。要去上任的時候去和皇帝告別,皇帝對他說道:“‘懷磚’的習俗,社會上號稱是難治的病,舅父應該認真想想,對得起朝廷的委任。”李延實回答說:“為臣的歲數已經迫近晚年,精力如同早晨的露水,離人間漸漸遠了,一天天接近墳墓。為臣早已請求退休,陛下卻念及甥舅之情,寵幸到老臣,讓我這個夜間走路的殘疾人管理廣闊的土地。老臣遵奉英明的敕令,不敢失誤墮落。”
當時黃門侍郎在皇帝身邊,不明白“懷磚”的意思,私下問舍人溫子升。溫子升說:“我聽說皇帝的哥哥彭城王做青州刺史,聽跟著他一塊到青州的賓客說,齊地的百姓,風俗淺薄,高談空論,專講名利。太守剛入境時,百姓都懷揣磚塊磕頭,用來讚美太守的心意。等到他被下任取代而回家的時候,百姓又用這些磚打他。這是說人心的向背比翻轉手掌還快。所以京城裡民謠說:‘獄中無繫囚,舍內無青州。假令家道惡,腸中不懷愁。’‘懷磚’的含義就是從這兒產生的。”潁川的苟濟是一位才能傑出的名士,鑑賞知識高深,是獨一無二超出當世的人物。清河崔淑仁提到齊計程車大夫說:“齊地人,外表裝作好學上進,內心卻懷著淺俗,輕浮得象羽毛,鋒利得象刀子錐子,好追求虛名,依附有盛名的人。有威風有勢力的,他們就急忙去投奔。如果對他們沒有什麼好處,他們隨即就離去。”這是說他們輕浮得厲害。
李義琛
李義琛,隴西人,居於魏。自咸陽主簿拜監察。少孤貧,唐初草創,無復生業。與再從弟義琰、三從弟上德同居,事從姑,定省如親焉。武德中,俱進士。共有一驢,赴京。次潼關,大雨,投逆旅。主人鄙其貧,辭以客多,不納。(“不納”原作“喑訥”,據陳校本改)進退無所舍,徙倚門旁。有咸陽商客見而引之,同舍多喑嗚。(“嗚”原作“鳴”,據明抄本改)商客曰:“此三人遊學者,今無所止,奈何睹其狼狽?”乃引與同寐處。數日方晴,道開。義琛等議鬻驢以一醉,商客竊知,固止之,乃資以道糧。琛既擢第,歷任咸陽。
召商客,與之抗禮,商客不復識,但悚懼遜退。琛語其由,乃悟,因引升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