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5 頁)
時鐘子期能聽出伯牙琴中的曲意,時而是志在高山,時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許為知音。見《列子·湯問篇》。
7。霜鍾:指秋日的鐘聲。
【賞析】:
此詩是寫聽蜀僧彈琴,極寫琴聲之入神。開頭兩句,寫他來自故鄉四川,表達對他的傾慕。頷聯寫彈琴,以大自然的萬壑松濤聲作比,令人感到琴聲之不凡。頸聯寫琴聲盪滌胸懷,使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暗用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典故,意在點明蜀僧也是難得的知己。尾聯寫聚精會神聽琴,而不知時日將盡,反襯彈琴之高妙誘人。全詩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明快暢達,語近情遙。
�
夜泊牛渚懷古
五言律詩
李白
牛渚西江夜,
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
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
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去,
楓葉落紛紛。
【註解】:
1。西江:古稱約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長江為西江,牛渚也在西江這一段中。
2。謝將軍:東晉謝尚,今河南太康縣人,官鎮西將軍,鎮守牛渚時,秋夜泛舟賞月,適袁宏在運租船中湧已作《詠史》詩,音辭都很好,遂大加讚賞,邀其前來,談到天明。
3。斯人:指謝尚。此處是說我他詠佳句,可惜沒有識才的謝將軍來聽了。
【賞析】:
望月懷古,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傷感。首聯開門見山點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頷聯由望月過渡到懷古。從謝尚聞袁宏“詠史”事件中,領略到對於文學的愛好和對才能的尊重,是與地位高低無關的。頸聯是由懷古回到現實,發出感慨,詩人也擅長吟詠詩歌,可惜當世沒有像謝尚將軍那樣的人啊!抒發懷才不遇的深沉感喟。末聯宕開寫景,想象明朝掛帆遠去的情景,烘托詩人內心的淒涼寂寞。寫景清新雋永而不粉飾,抒情豪爽豁達而不忸怩作態。詩為五律,卻無對偶。有人認為李白才高,放逸不羈,興之所至,隨口諷誦,不顧及對偶。此說自有其理。王士禎《古詩選》評此說:“此詩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
�
月夜
五言律詩
杜甫
今夜'鹿阝'州月,
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
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幹。
【註解】:
1。'鹿阝'(fu1)州:現陝西省富縣。
2。“遙憐”二句:可憐小兒女還不懂思憶在長安的父親。
3。雲鬟(huan2):婦女的鬢髮。
4。清輝:指月光。
5。虛幌:薄而透明的帷帳。
6。雙照:月光照著詩人和妻子。
【賞析】:
這首詩作於至德元年(756)。杜甫攜家逃難'鹿阝'州,自己投奔靈武的肅宗行在,被叛軍擄至長安。詩是秋天月夜的懷妻之作。望月懷思,自古皆然。但詩人不寫自己望月懷妻,卻遙想妻子望月懷念自己,又以兒女(因為年幼)“未解母親憶長安”之意,襯出妻之“孤獨”悽然,進而盼望聚首相倚,雙照團圓。反映了亂離時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詞旨婉切,章法緊密,寫離情別緒,感人肺腑。全詩字字從月色中映出,因月生情,望月遙想。沈德潛《唐詩別裁集》評此詩說:“反覆曲折,尋味不盡。。。”
�
春望
五言律詩
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註解】:
1。國破:指國都長安被叛軍佔領。
2。“感時”句:因感嘆時事,見到花也會流淚。
3。搔:抓撓。
4。渾:簡直。
5。不勝簪(zan1):因頭髮短少,連簪子也插不上。
【賞析】:
這首詩是至德二年三月杜甫在叛軍佔據下的長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