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5 頁)
1。紅顏:指年青的時候。
2。軒冕:指官職,軒,車子;冕,高官戴的禮帽。
3。臥松雲:隱居。
4。中聖: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6。挹(yi4):通“揖”,致敬之意。
【賞析】:
全詩讚美孟浩然隱居山林、不慕榮利的清高品德。首聯點題,抒發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二、三兩聯描繪了孟浩然摒棄官職,白首歸隱,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陶然自賞的高雅形象;尾聯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寫孟的同時更是寫其自身。詩採用抒情──描寫──抒情的方式,以一種舒展唱嘆的語調,表達詩人的敬慕之情。此詩格調高古散淡,一氣貫注,一如太白其人。
�
渡荊門送別
五言律詩
李白
渡遠荊門外,
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
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
萬里送行舟。
【註解】:
1。荊門:山名,在湖北省宜都縣西北。
2。大荒:大地。
3。海樓:海市蜃樓。
4。故鄉水:指長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賞析】:
唐開元十四年(726),詩人懷著“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之情,出蜀東下,此詩即在旅遊途中所作。從詩意看,詩人與送行者同舟共發,是在舟中吟送的。這首詩雖意在描繪山水,說水為其送行,筆法婉轉,然而仔細揣摩,“送別”之意猶在,足見椽筆功夫。“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與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可比功力,視線由近處拉向遠方,近處的高山長江最後全都匯入一望無際的荒野。此句寫景雄闊;被胡應麟《詩藪》贊為“太白壯語也”。
�
送友人
五言律詩
李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註解】:
1。郭:城牆外的牆,指城外。
2。蓬:草名,枯後隨風飄蕩,這裡喻友人。
4。茲:現在。
5。蕭蕭:馬鳴聲。
6。班馬:離群之馬。
【賞析】:
這是首送別詩,充滿詩情畫意。首聯工對,寫得別開生面。先寫作別處的山水:青山橫亙外城之北,白水環繞東城潺流。此兩句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刻出山之靜態,“繞”字畫出水之動態。中間二聯切題,寫分手時的離情別緒。前兩句寫對朋友飄泊生涯的關切,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後兩句寫依依惜別的心情,巧妙地以“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浮雲”就彷彿遊子的行蹤不定,“落日”正像故人依依不捨的別情。尾聯更進一層,抒發難捨難分的情緒。末句出自《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句,嵌入“班”字,寫出馬猶不願離群,何況人乎?烘出繾綣情誼,真是鬼斧神工。詩在馬鳴蕭蕭聲中戛然而止,餘味悠長。詩寫得新穎別緻,色彩鮮豔,語言流暢,情意宛轉含蓄,自然美與人情美水乳交融,別是一番風味。
�
聽蜀僧浚彈琴
五言律詩
李白
蜀僧抱綠綺,
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
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
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
秋雲暗幾重。
【註解】:
1。蜀僧浚(jun4):即蜀地僧人名浚。
2。綠綺:琴名。晉傅玄《琴賦序》:“司馬相如有綠綺。”相如是蜀人,彈者是蜀僧,故以綠綺切之。
3。一:加強語氣的助詞。
4。揮手:指彈琴。
5。萬壑松:即千山萬壑的松濤聲。
6。流水:相傳春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