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4/4 頁)
,'一'守節不回,'二'承事本朝,後遣伯春'三'委身於國,無疑之誠,於斯有效。融等所以欣服高義,願從役於將軍者,良為此也。
而忿悁之閒,'四'改節易圖,君臣分爭,上下接兵。'五'委成功,造難就,'六'
去從義,為橫謀,'七'百年累之,一朝毀之,豈不惜乎!殆執事者貪功建謀,以至於此,'八'融竊痛之!當今西州地埶局迫,人兵離散,易以輔人,難以自建。計若失路不反,聞道猶迷,'九'不南合子陽,則北入文伯耳。'一0'夫負虛交而易強御,恃遠救而輕近敵,'一一'未見其利也。融聞智者不危觽以舉事,仁者不違義以要功。今以小敵大,於觽何如?'一二'□子徼功,於義何如?'一三'且初事本朝,稽首北面,忠臣節也。'一四'及遣伯春,垂涕相送,慈父恩也。
俄而背之,謂吏士何?忍而□之,謂留子何?'一五'自兵起以來,轉相攻擊,城郭皆為丘墟,生人轉於溝壑。今其存者,非鋒刃之餘,則流亡之孤。迄今傷痍之體未愈,哭泣之聲尚聞。幸賴天運少還,而*(大)*將軍復重於難,是使積痾不得遂瘳,幼孤將複流離,其為悲痛,尤足愍傷,言之可為酸鼻!
'一六'庸人且猶不忍,況仁者乎?融聞為忠甚易,得宜實難。'一七'憂人大過,以德取怨,'一八'知且以言獲罪也。區區所獻,唯將軍省焉。”囂不納。融乃與五郡太守共砥厲兵馬,上疏請師期。
注'一'謂漢遭王莽篡奪也。
注'二'回,邪也。
注'三'囂子恂之字也。
注'四'悁,恚也。
注'五'言違背光武也。
注'六'委,□也。
注'七'去從,背山東也。為橫,通西蜀也。
注'八'言隗囂執政事者,貪有其功而立此逆謀也。
注'九'淮南子曰:“通於道者如車軸,不運於己,而輿轂致數千裡。不通於道者若迷惑,告以東西南北,然猶復迷惑矣。”
注'一0'文伯,盧芳也。
注'一一'負亦恃也。易,輕也。恃公孫述而輕光武也。易音以豉反。
注'一二'言危觽也。
注'一三'言違義也。
注'一四'稽首,拜天子禮也。禮,君南向,荅陽之義;臣北面,荅君也。
注'一五'留子謂見在之子,對伯春,故曰留也。
注'一六'宋玉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