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3/4 頁)
。”'三'融等於是召豪傑及諸太守計議,其中智者皆曰:“漢承堯運,'四'歷數延長。今皇帝姓號見於圖書,'五'自前世博物道術之士穀子雲、夏賀良等,建明漢有再受命之符,言之久矣,'六'故劉子駿改易名字,冀應其佔。'七'及莽末,道士西門君惠言劉秀當為天子,遂謀立子駿。事覺被殺,出謂百姓觀者曰:‘劉秀真汝主也。’皆近事暴著,'八'智者所共見也。除言天命,且以人事論之:今稱帝者數人,而洛陽土地最廣,甲兵最強,號令最明。觀符命而察人事,它姓殆未能當也。”諸郡太守各有賓客,或同或異。融小心精詳,遂決策東向。五年夏,遣長史劉鈞奉書獻馬。
注'一'項羽謂高祖曰:“願與沛公決雌雄。”
注'二'前書音義曰:“以利合為從,以威埶相脅曰橫。”
注'三'佗姓趙,真定人也。陳勝起,佗行南海尉,遂王有南越,故曰尉佗也。
注'四'左傳曰,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事孔甲為御龍氏,春秋時晉卿士會即其後也。士會奔秦,後歸晉,其處者為劉氏。戰國時,劉氏自秦獲於魏,魏遷大梁都於豐,號豐公,即太上皇父也,故曰“漢承堯運”。
注'五'謂河圖赤伏符曰“劉秀髮兵捕不道”。
注'六'前書成帝時谷永上書曰:“陛下當陽數之摽季,涉三七之節紀。”哀帝時夏賀良言:“赤精子讖,漢家歷運中衰,當再受命矣。”
注'七'劉歆以哀帝建平元年改名秀,字*(潁)**'穎'*叔,冀應符命。
注'八'暴,露也。著,見也。
先是,帝聞河西完富,地接隴、蜀,常欲招之以逼囂、述,亦發使遺融書,遇鈞於道,即與俱還。帝見鈞歡甚,禮饗畢,乃遣令還,賜融璽書曰:“制詔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屬國都尉:勞鎮守邊五郡,兵馬精強,倉庫有蓄,民庶殷富,外則折挫羌胡,內則百姓蒙福。威德流聞,虛心相望,道路隔塞,邑邑何已!
長史所奉書獻馬悉至,深知厚意。今益州有公孫子陽,天水有隗將軍,方蜀漢相攻,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一'以此言之,欲相厚豈有量哉!諸事具長史所見,將軍所知。王者迭興,千載一會。'二'欲遂立桓、文,輔微國,當勉卒功業;'三'欲三分鼎足,連衡合從,亦宜以時定。'四'天下未並,吾與爾絕域,非相吞之國。今之議者,必有任囂效尉佗制七郡之計。'五'王者有分土,無分民,自適己事而已。今以黃金二百斤賜將軍,便宜輒言。”因授融為涼州牧。
注'一'猶蒯通曰“與楚即楚勝,與漢即漢捷”。
注'二'言時難得而易失也。
注'三'周室微弱,齊桓、晉文輔之以霸天下。
注'四'蒯通說韓信曰:“三分天下,鼎足而立。”
注'五'秦胡亥時,南海尉任囂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語曰:“番禺負山險阻,南北東西數千裡,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可為國,故召公即令行南*(國)**'海'*尉事。”地理志曰蒼梧、鬱林、合浦、交址、九真、南海、日南,皆越之分也,此為七郡也。效,致也,流俗本作“教”者誤也。
璽書既至,河西鹹驚,以為天子明見萬里之外,網羅張立'一'之情。融即復遣鈞上書曰:“臣融竊伏自惟,幸得託先後末屬,蒙恩為外戚,累世二千石。至臣之身,復備列位,假歷將帥,'二'守持一隅。以委質則易為辭,以納忠則易為力。書不足以深達至誠,故遣劉鈞口陳肝膽。自以底裡上露,長無纖介。'三'
而璽書盛稱蜀、漢二主,三分鼎足之權,任囂、尉佗之謀,竊自痛傷。臣融雖無識,猶知利害之際,順逆之分。豈可背真舊之主,事奸偽之人;廢忠貞之節,為傾覆之事;□已成之基,求無冀之利。此三者雖問狂夫,猶知去就,而臣獨何以用心!謹遣同產弟友詣闕,口陳區區。”友至高平,'四'會囂反叛,道絕,馳還,遣司馬席封閒行通書。'五'帝復遣席封賜融、友書,所以尉藉之甚備。'六'
注'一'一作“玄”。
注'二'假猶濫也。
注'三'底裡皆露,言無臧隱。
注'四'高平,今*(涼)**'原'*州*'平高'*縣也。
注'五'東觀記及續漢書“席”皆作“*(虎)**'虞'*”字。
注'六'尉藉,解見隗囂傳。
融既深知帝意,乃與隗囂書責讓之曰:“伏惟將軍國富政修,士兵懷附。親遇□會之際,國家不利之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