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3/4 頁)
隸校尉。詔昱詣尚書,使封胡降檄。'一'
光武遣小黃門問昱有所怪不?對曰:“臣聞故事通官文書不著姓,又當司徒露布,'二'怪使司隸下書而著姓也。”帝報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復為司隸也。”
昱在職,奉法守正,有父風,永平五年,坐救火彁,免。
注'一'檄,軍書也,若今之露布也。
注'二'漢官儀曰“髃臣上書,公卿校尉諸將不言姓。凡制書皆璽封,尚書令重封。唯赦贖令司徒印,露布州郡”也。
後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歲歲決壞,年費常三千餘萬。昱乃上作方梁石洫,'一'
水常饒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注'一'洫,渠也。以石為之,猶今之水門也。
十七年,代王敏為司徒,賜錢帛什器帷帳,除子得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貴。肅宗召昱問曰:“旱既大甚,將何以消復災眚?”對曰:“臣聞聖人理國,三年有成。'一'今陛下始踐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異?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二'系者千餘人,恐未能盡當其罪。先帝詔言,大獄一起,冤者過半。又諸徙者骨肉離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為虧。宜一切還諸徙家屬,蠲除禁錮,興滅繼絕,死生獲所。如此,和氣可致。”帝納其言。'三'
注'一'論語孔子曰:“如有用我者,儙月而已可也,三年乃有成功。”
注'二'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謀反,連坐者在汝南,昱時主劾之也。
注'三'東觀記曰:“時司徒辭訟久者至十數年,比例輕重,非其事類,錯雜難知。
昱奏定辭訟七卷,決事都目八卷,以齊同法令,息遏人訟也。”
四年,代牟融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餘。
子德,修志節,有名稱,累官為南陽太守。時歲多荒災,唯南陽豐穰,吏人愛悅,號為神父。時郡學久廢,德乃修起橫舍,'一'備俎豆黻冕,行禮奏樂。又尊饗國老,宴會諸儒。百姓觀者,莫不勸服。在職九年,徵拜大司農,卒於官。
注'一'橫,學也,字又作“黌”。
子昂,字叔雅,有孝義節行。初,德被病數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緩帶;及處喪,毀瘠三年,抱負乃行;服闋,遂潛於墓次,不關時務。舉孝廉,闢公府,連徵不至,卒於家。
郅惲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也。'一'年十二失母,居喪過禮。及長,理韓詩、嚴氏春秋,'二'明天文歷數。
注'一'潛夫論曰:“周先姞氏封於燕,河東有郅都,汝南有郅君章。”音與古姞同,而其字異。然前書音義郅音之日反。
注'二'韓,韓嬰也。作詩內外傳。嚴,嚴彭祖也。受公羊於眭孟,專門教授。
見儒林傳。
王莽時,寇賊髃發,惲乃仰佔玄象,嘆謂友人曰:“方今鎮、歲、熒惑並在漢分翼、軫之域,'一'去而復來,漢必再受命,福歸有德。如有順天發策者,必成大功。”時左隊大夫逯並素好士,'二'惲說之曰:“當今上天垂象,智者以昌,愚者以亡。昔伊尹自鬻輔商,立功全人。'三'惲竊不遜,敢希伊尹之蹤,應天人之變。明府儻不疑逆,俾成天德。”並奇之,使署為吏。惲不謁,曰:“昔文王拔呂尚於渭濱,高宗禮傅說於巖築,桓公取管仲於射鉤,故能立弘烈,就元勳。未聞師相仲父,而可為吏位也。'四'非窺天者不可與圖遠。君不授驥以重任,驥亦俛首裹足而去耳。”'五'遂不受署。
注'一'爾雅曰:“中央鎮星,東方歲星,南方熒惑。”翼、軫者,南方鶉尾之宿,楚之分野。*(孔)*演*'孔'*圖曰:“卯金刀,名為劉,中國東南出荊州。”故為漢分也。
注'二'王莽以潁川為左隊,郡守為大夫。逯,姓;並,名也。風俗通曰:“逯,秦邑也,其大夫氏焉。”逯音錄。
注'三'鬻,自衒賣也。史記曰,伊尹欲幹湯而無因,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乃任以國政也。
注'四'師,呂望也。相,傅說也。仲父,管仲也。
注'五'惲以驥自喻,因自稱驥。史記曰,吳兵入郢,申包胥走秦求救,晝夜馳驅,足腫蹠盭,裂裳裹足,鵠立秦庭。盭音戾。
西至長安,乃上書王莽曰:“臣聞天地重其人,惜其物,故運機衡,垂日月,'一'
含元包一,甄陶品類,'二'顯表紀世,圖錄豫設。'三'漢歷久長,孔為赤制,'四'
不使愚惑,殘人亂時。智者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