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2/4 頁)
見,每有大議,輒見訪問。
注'一'達,進也。
時尚書令韓歆上疏,欲為費氏易、左氏春秋立博士,'一'詔下其議。四年正月,朝公卿、大夫、博士,見於雲臺。帝曰:“範博士可前平說。”升起對曰:“左氏不祖孔子,而出於丘明,師徒相傳,又無其人,且非先帝所存,無因得立。”
遂與韓歆及太中大夫許淑等互相辯難,日中乃罷。升退而奏曰:“臣聞主不稽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陛下愍學微缺,勞心經蓺,情存博聞,故異端競進。近有司請置京氏易博士,髃下執事,莫能據正。京氏既立,費氏怨望,左氏春秋復以比類,亦希置立。京、費已行,次復高氏,'二'春秋之家,又有騶、夾。'三'如令左氏、費氏得置博士,高氏、騶、夾,五經奇異,並復求立,各有所執,乖戾分爭,從之則失道,不從則失人,將恐陛下必有猒倦之聽。孔子曰:‘博學約之,弗叛矣夫。’'四'夫學而不約,必叛道也。顏淵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孔子可謂知教,顏淵可謂善學矣。老子曰:‘學道日損。’損猶約也。又曰:‘絕學無憂。’絕末學也。今費、左二學,無有本師,而多反異,先帝前世,有疑於此,故京氏雖立,輒復見廢。疑道不可由,疑事不可行。
詩書之作,其來已久。孔子尚周流遊觀,至於知命,自恚Х綽常�蘇�擰⑺獺#�澹�
今陛下草創天下,紀綱未定,雖設學官,無有弟子,詩書不講,禮樂不修,奏立左、費,非政急務。孔子日:‘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六'傳曰:‘聞疑傳疑,聞信傳信,而堯舜之道存。’'七'願陛下疑先帝之所疑,信先帝之所信,以示反本,明不專己。天下之事所以異者,以不一本也。易曰:‘天下之動,貞夫一也。’'八'又曰:‘正其本,萬事理。’'九'五經之本自孔子始,謹奏左氏之失凡十四事。”時難者以太史公多引左氏,升又上太史公違戾五經,謬孔子言,及左氏春秋不可錄三十一事。詔以下博士。
注'一'費直字長翁,善易,長於卦筮,見前書。
注'二'沛人高相善易,與費直同時,見前書。
注'三'前書曰,騶氏無師,夾氏未有其書也。
注'四'論語孔子之言。弗叛言不違道也。
注'五'孔子以魯哀公十一年自恚Щ孤場J鞘鋇浪ダ址希�鬃永椿梗�蘇���恃擰⑺談韉悶淥�<�芳恰�
注'六'攻猶習也。異端謂奇技也。
注'七'穀梁傳曰:“信以傳信,疑以傳疑。”公羊傳曰:“君子曷為春秋?樂堯舜之道也。”
注'八'易下系之文也。
注'九'今易無此文也。
後升為出妻所告,坐系,得出,還鄉里。永平中,為聊城令,坐事免,卒於家。
陳元字長孫,蒼梧廣信人也。'一'父欽,習左氏春秋,事黎陽賈護,與劉歆同時而別自名家。'二'王莽從欽受左氏學,以欽為猒難將軍。'三'元少傳父業,為之訓詁,銳精覃思,至不與鄉里通。以父任為郎。
注'一'廣信故城在今梧州蒼梧縣。
注'二'元父欽,字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自名陳氏春秋,故曰別也。賈護字季君。並見前書也。
注'三'猒,一葉反。
建武初,元與桓譚、杜林、鄭興俱為學者所宗。時議欲立左氏傳博士,範升奏以為左氏淺末,不宜立。元聞之,乃詣闕上疏曰:
陛下撥亂反正,文武並用,'一'深愍經蓺謬雜,真偽錯亂,每臨朝日,輒延髃臣講論聖道。知丘明至賢,親受孔子,而公羊、穀梁傳聞於後世,故詔立左氏,博詢可否,示不專己,盡之髃下也。今論者沉溺所習,翫守舊聞,固執虛言傳受之辭,以非親見實事之道。左氏孤學少與,'二'遂為異家之所覆冒。夫至音不合觽聽,故伯牙絕弦;'三'至寶不同觽好,故卞和泣血。'四'仲尼聖德,而不容於世,'五'況於竹帛余文,其為雷同者所排,固其宜也。非陛下至明,孰能察之!
注'一'撥,理也。語見公羊傳。
注'二'與猶黨也。
注'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相與為友。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不復鼓琴,以時人莫之能聽也。見呂覽。
注'四'卞和得寶玉,獻楚武王,王示玉人,曰“石也”,刖其右足。武王歿後,復獻之文王,復曰“石也”,刖其左足。至成王時,卞和抱其璞於郊,泣盡以血繼之,王乃使玉尹攻之,果得寶玉。事見韓子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