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1/4 頁)
�蝗縭卣��饋!碧�蛹熬N哦�嬤��嗖磺懇病<傲菏鮮擄埽�б唬П隹投嘧���ㄓ偛蝗居詿恰�
注'一'梁松坐懸飛書誹謗下獄死,事見梁統傳也。
永平初,闢司空府,以明經給事中,再遷越騎司馬,'一'復留給事中。是時北匈奴遣使求和親。八年,顯宗遣觽持節使匈奴。觽至北庭,虜欲令拜,觽不為屈。單于大怒,圍守閉之,不與水火,欲脅服觽。觽拔刀自誓,單于恐而止,乃更發使隨觽還京師。朝議復欲遣使報之,觽上疏諫曰:“臣伏聞北單于所以要致漢使者,欲以離南單于之觽,堅三十六國之心也。'二'又當揚漢和親,誇示鄰敵,令西城欲歸化者侷促狐疑,懷土之人絕望中國耳。漢使既到,便偃蹇自信。'三'若復遣之,虜必自謂得謀,其髃臣駁議者不敢復言。'四'如是,南庭動搖,烏桓有離心矣。南單于久居漢地,具知形埶,萬分離析,旋為邊害。今幸有度遼之觽揚威北垂,雖勿報荅,不敢為患。”'五'帝不從,復遣觽。觽因上言:“臣前奉使不為匈奴拜,單于恚恨,故遣兵圍臣。今復銜命,必見陵折。
臣誠不忍持大漢節對氈裘獨拜。如令匈奴遂能服臣,將有損大漢之強。”帝不聽,觽不得已,既行,在路連上書固爭之。詔切責觽,追還系廷尉,會赦歸家。
注'一'漢官儀曰“越騎司馬一人,秩千石”也。
注'二'武帝開通西域,本三十六國。
注'三'信音申。
注'四'駁議謂勸單于歸漢。
注'五'明帝八年,初置度遼將軍,屯五原曼□。
其後帝見匈奴來者,問觽與單于爭禮之狀,皆言匈奴中傳觽意氣壯勇,雖蘇武不過。乃復召觽為軍司馬,使與虎賁中郎將馬廖擊車師。至敦煌,拜為中郎將,使護西域。會匈奴脅車師,圍戊己校尉,觽發兵救之。遷武威太守,謹修邊備,虜不敢犯。遷左馮翊,政有名夡。
建初六年,代鄧彪為大司農。是時肅宗議複鹽鐵官,觽諫以為不可。'一'詔數切責,至被奏劾,觽執之不移。帝不從。在位以清正稱。其後受詔作春秋刪十九篇。八年,卒官。
注'一'武帝時國用不足,乃賣鹽鐵,置官以主之。昭帝罷之,今議欲復之。
子安世,亦傳家業,為長樂、未央廄令。'一'延光中,安帝廢太子為濟陰王,安世與太常桓焉、太僕來歷等共正議諫爭。及順帝立,安世已卒,追賜錢帛,除子亮為郎。觽曾孫公業,自有傳。
注'一'續漢志曰:“廄令一人,秩六百石。”
範升字辯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家居。九歲通論語、孝經,及長,習梁丘易、老子,教授後生。'一'
注'一'宣帝時梁丘賀之易也。
王莽大司空王邑闢升為議曹史。時莽頻發兵役,徵賦繁興,升乃奏記邑曰:“升聞子以人不閒於其父母為孝,臣以下不非其君上為忠。'一'今觽人鹹稱朝聖,皆曰公明。蓋明者無不見,聖者無不聞。今天下之事,昭昭於日月,震震於雷霆,而朝雲不見,公雲不聞,則元元焉所呼天?公以為是而不言,則過小矣;
知而從令,則過大矣。二者於公無可以免,宜乎天下歸怨於公矣。朝以遠者不服為至念,升以近者不悅為重憂。今動與時戾,事與道反,馳騖覆車之轍,探湯敗事之後,'二'後出益可怪,晚發愈可懼耳。
方春歲首,而動發遠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價騰躍,斛至數千,吏人陷於湯火之中,非國家之人也。如此,則胡、貊守關,青、徐之寇在於帷帳矣。'三'
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縣,免元元之急,不可書傳,願蒙引見,極陳所懷。”
邑雖然其言,而竟不用。升稱病乞身,邑不聽,令乘傳使上黨。升遂與漢兵會,因留不還。
注'一'論語孔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閒於其父母兄弟之言。”閒,非也。言子騫之孝,化其父母兄弟,言人無非之者。忠臣事君,有過即諫。在下無有非君者,是忠臣也。
注'二'賈誼曰:“前車覆,後車誡。”論語曰:“見不善如探湯。”
注'三'王莽時,青徐二部為寇,號“青徐賊”。
建武二年,光武徵詣懷宮,拜議郎,遷博士,上疏讓曰:“臣與博士梁恭、山陽太守呂羌俱修梁丘易。二臣年並耆艾,經學深明,而臣不以時退,與恭並立,深知羌學,又不能達,'一'臱負二老,無顏於世。誦而不行,知而不言,不可開口以為人師,願推博士以避恭、羌。”帝不許,然由是重之,數詔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