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據集解引錢大昕、惠棟說改。按:是年三月丙申朔,作“乙未”是。
六八頁四行夏四月乙卯按:是年四月丙寅朔,無乙卯,此誤。下雲“五月乙卯,車駕還宮”。是年五月乙未朔,有乙卯,不誤。
六八頁六行屬南*'陽'*郡據殿本考證補。
六九頁七行夏四月*(甲戌)**'癸酉'*車駕還宮據殿本考證改。
六九頁一0行*(癸酉)**'甲戌'*詔曰據殿本考證改。按:萬松齡謂“癸酉”移前,“甲戌”移後,寫者誤倒耳。
六九頁一三行*(戌)**'甲'*申幸河內據殿本考證改。按:是年夏四月庚申朔,下文雲“戊子至自河內”,明此“戊申”乃“甲申”之誤。
七0頁八行始祠昭帝元帝於太廟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祭祀志是年雒陽高廟四時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此雲“昭帝”,誤。
七0頁一0行光武第雖十二“第”原作“弟”,弟第古字通用,今改歸一律,後如此不悉出校記。
七0頁一0行於哀帝為諸父於平帝為祖父按:李慈銘謂哀帝、平帝皆元帝庶孫,兄弟行也,光武於成帝為兄弟,則於平帝亦為諸父,非祖父。注引漢官儀皆謬。
七0頁一一行然則宣帝為*(曾)*祖按:刊誤謂案世數宣帝於光武猶是祖,此多一“曾”字。今據刪。
七一頁五行母貴則子*'何以'*貴據刊誤補,與公羊傳合。
七三頁一一行鄯善王車師王等十六國按:西域傳“十六國”作“十八國”,袁紀作“鄯善王安、莎車王賢等十六國”。
七四頁四行制詔曰按:刊誤謂多一“制”字。
七四頁六行徒皆□解鉗按:李慈銘謂以註文詳之,此當衍一“解”字,脫一“釱”字。
七六頁一0行寇右北平漁陽上谷太原按:集解引陳景雲說,謂“太原”二字非衍即誤。貊人入寇東邊諸郡,不能西至太原內地也。
七六頁一三行大人謂渠帥也殿本“大人”作“烏桓”。按校補謂當作“大人,烏桓謂渠帥也”,互脫二字。
七七頁八行二十六年*'春'*正月據汲本、殿本補。
七九頁四行驃騎大將軍行大司馬劉隆即日罷刊誤謂兩漢稱“行”者皆雲行某官事,明此少一“事”字。今按:範書稱行某官事往往省一“事”字,非必脫文,後如此不悉出。
八一頁五行幸魯國按:刊誤謂它處皆不言國,明此多一“國”字。
八一頁五行冬十一月丁酉至自魯汲本、集解本“丁酉”作“乙酉”。按:是年十一月丁未朔,無丁酉、乙酉,疑“己酉”之誤。
八一頁一三行中元元年按:中元非年號,刊誤及補註並謂應冠“建武”二字。
八四頁一二行*(謂)**'為'*方□四陛據刊誤改。按:為謂古通作。
八四頁一二行皆徙南郊之具按:汲本、殿本“徙”作“從”。
八四頁一五行東夷倭奴國王遣使奉獻按:“王”原作“主”,徑據汲本、殿本改。
八五頁二行年六十二按:惠棟補註引蔣杲說,謂光武以二十八歲起兵,中更始二年,建武三十一年,中元二年,則崩時乃六十三歲。祭祀志封禪刻石文已雲“在位三十二年,年六十二”,則崩年六十三無疑矣。此“二”字疑傳寫誤也。
八五頁三行無遣吏及因郵奏按:刊誤謂多一“無”字,蓋凡弔喪及赴葬,皆遣吏及因郵也。
八六頁六行於是改號為太初元年按:沈家本謂“太初”下當有“元將”二字,事詳前書。
八七頁一行炎正中微按:校補謂文選“正”作“政”。
八七頁一行光武誕命按:校補謂文選“光武”作“世祖”。
八七頁二行高鋒彗雲文選“鋒”作“旗”。按:校補謂觀李注引東都主人曰“戈鋋彗雲”,則“旗”仍“鋒”之鬥。
八七頁四行明明廟謨按:校補謂文選“謨”作“謀”。
八七頁五行系隆我漢按:校補謂文選作“系我皇漢”。又按:集解引錢大昕說,謂尉宗宋人,不應有“我漢”之稱,此必沿東觀舊文。
八七頁一一行言甚猛勇也按:汲本“甚”作“其”。
八七頁一六行謂朱鮪等據洛*(州)**'陽'*按:張森楷校勘記謂時無洛州,“州”當是“陽”之誤。今據改。 後一頁
後漢書卷二 顯宗孝明帝紀 第二
顯宗孝明皇帝諱莊,'一'光武第四子也。母陰皇后。帝生而豐下,'二'十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