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惡戰之中,你來我往,太平軍三次用炸藥炸塌過德勝門城垣,雙方拼死爭鬥,屍如山積,但最終守方獲勝,太平軍無法克城。
江忠源終日立於第一線指揮作戰,並手刃過數十太平軍攻城戰士,因此守軍勇氣百倍。
圍攻93天,傷亡數千人,太平軍仍舊無法攻克南昌堅城。氣怒之下,由於實現不了攻下南昌後由贛西直插入湘的軍事計劃,楊秀清只得下令撤軍,並把主將賴漢英革職問罪,貶入刪書局去做“編輯”工作。老賴是洪秀全的妻弟,是“國舅”,所以未遭嚴懲。後來楊秀清仍舊要殺他,賴國舅想不開,自己在安慶途中投江自殺。
太平軍在南昌唯一的彩頭,就是在豐城、瑞州、饒州、浮樑、彭澤等地弄到許多糧食運回天京,算是一大收穫。
相對於清朝整體國運來講,南昌之役也是險過剃頭。假如南昌城潰,太平軍一定會從容殺向湖南,那樣一來,剛剛成軍的湘軍肯定不是對手,曾國藩本人肯定逃不出被殺和被活捉兩條路。
如果沒有曾國藩和湘軍,清朝也就玩完了。
由於江忠源守南昌有大功,清廷詔加其“二品頂戴”。
太平軍撤圍南昌後,攻佔九江。然後,西征部隊一分為二,胡以晃、曾天養率一軍由安慶在皖北發展,石祥禎、韋志俊率一軍溯江而上。
胡以晃、曾天養很能打,接連攻下集賢關、桐城、野城,直撲廬州(合肥)。
廬州四戰之地,扼要江淮,實實在在的戰略要地。由於田家鎮失陷,江忠源在湖北急趨未及求援,他上書自劾,“降四級留任”。沒隔幾天,即有新詔,任其為安徽巡撫,立命他趕往廬州救急。但由於太平軍連陷黃州、漢陽等地,江忠源不能抽出大軍出廬州,最終只攜兩千多兵士冒雨疾行。士兵們中道多病,他本人也染上重病。
經六安時,留下千餘人助守,江忠源只帶千餘人,被人用擔架抬著趕往廬州。
廬州守軍僅兩千人不到,雙方合軍僅僅三千掛零。未及喘息,太平軍殺到,開始攻城。
挖地道,埋炸藥,太平軍故伎重施,連連炸燬廬州城牆。江忠源縱馬回擊,率守軍拼死抵抗,擊退太平軍多次進攻。
當時,清朝的陝甘總督舒興阿擁兵萬餘人,號稱來援,但畏於太平軍兵威,逡巡不敢出擊;江忠源之弟江忠浚與清將劉長佑統數千兵來救,被攔截於城外五里墩不得進。
被包圍一個多月後,廬州知府胡元煒暗中與太平軍約降。
得知廬州城內糧食、彈藥已空,太平軍加緊進攻。1854年1月14日,太平軍首先由水西門突入,衝殺入城。
江忠源知事不可為,揮刀自刎。其手下人急忙奪刀,其中一老僕人背上脖子已經出血的江忠源就往城外跑。江忠源奮力掙脫,不顧脖子上的傷口,提刀迎殺太平軍。轉鬥至水閘橋,這位巡撫大人已經身受重傷,怕被敵人活捉受辱,他奮身躍入水潭自殺。
事聞,清廷震悼,贈總督,諡“忠烈”。
由此,安徽22個州縣,盡在太平軍掌握之中,成為南京以西有力的保衛屏障。
中途又遇新障礙——長沙城下遭敗績
石祥禎與韋志俊所率的另外一支西征軍,在西上湖北的途中進展順利。特別是田家鎮一戰,他們大敗清軍,接連攻佔黃州、漢口、漢陽,此乃1853年10月底的事情。不久,由於揚州方面吃緊,楊秀清立召這支西征軍回援。石祥禎協助秦日綱,韋志俊幫助賴漢英,分軍在揚州、廬州等地作戰。事畢後,這一支西征軍重新配備人馬,集軍四萬,重又掉頭西征。
1854年2月12日,西征太平軍在黃州城外的堵城,以人海戰術拼命衝擊清軍大營。寡不敵眾之下,清軍大潰,湖廣總督吳文鎔投湖自殺。
吳文鎔不簡單,此人江蘇儀徵人,嘉慶二十四年進士出身。道光十九年,他被清廷任命為福建巡撫,曾與總督鄧廷楨在沿海抗擊英國入侵,勞苦功高。此後,他歷任湖北、江西、浙江、雲貴大員,為官清廉,勤政愛民。由於吳文鎔有“剿賊”經驗,清廷調他為湖廣總督,坐鎮武昌。
當時,西征太平軍正圍攻武昌。滿洲巡撫崇綸想逃脫,想以駐營城外為藉口,帶部隊護送他遁走。吳文鎔不同意,誓以死守。不久,西征軍被楊秀清召回,武昌圍解。
巡撫崇綸很恨吳文鎔,上書劾奏他“閉城坐守”,逼他出武昌駐軍黃州。當時,吳文鎔已經發信約人夾攻太平軍。胡林翼率黔勇、曾國藩率湘軍水軍正在路上。如果二軍畢至,武昌一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