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1/4 頁)
李寧聞言驚心肉跳:“禪師留了東西給我?是什麼東西?”
“信吧?”店小二媚笑地從口袋取出一封信,遞了過來。
李寧直道好極了,趕忙接過手,拆開一睹,只見裡面寫著“欲會先離,不離不合。凝碧千尋,蜀山一角,何愁掌珠,先謀解脫!明月梅花,神物自落,手扼游龍,獨臂群魔,三十載重逢,乃證真覺。”
疏疏朗郎幾行字,筆力猶蒼,古逸飄群。
可見昨晚這位高僧,並未離開,李寧與英瓊對談心事,定被他聽去。
他想和尚既然還肯留信,對於英瓊必有法善後,心中不禁大喜。
父女二人看完後。不禁互望一眼,心頭各有所思。
店小二一旁愣久了,自也想探出什麼,便問:“信上可是約客官到他廟內去燒香?我想他一個出家人,還捨得代客官會帳,恐怕也有企圖,客官去時,還得在意才好。”
李寧含笑道:“多謝關照,我自會小心。”
當下支開店小二,要他去請挑夫。
小二果然賣力,不到半刻,立即把人找來。
李寧賞他幾兩銀子,樂得他哈腰恭送,直道下次光臨,必定捨命招待。
李寧聽在耳裡,談笑處之,隨即收拾上道。
不久,過了解脫橋,走向入山大道,迎面兩座山峰犬牙交錯,形勢十分雄偉,且見朝山善男信女絡繹不絕,有的甚至三步一拜,九步一叩的,直往名山拜去,那份虔誠,叫人驚心。
山上廟宇,大小何止百十,只聽得山麓梵唱,鍾魚之聲,與朝山信徒空喊佛號交織一片,伴著這座名山的雄偉莊嚴,令人見了自然起敬。
李寧因自己不入廟燒香,不便挑著許多東西從人叢中穿過,便命挑夫抄昔日入山小徑,到了捨身者,將所有東西放下。
等到挑夫走遠,父女倆仍照從前辦法,把買來東西,一一吊了上去。
回到石洞之中,冬日天短,漸已昏黑。
父女二人進洞,把油燈點起。將什物安置後,累了一天,俱覺有些脫力,胡亂世些飲食吃了,分別安睡。
第二日清晨即起。
李寧先和女兒商量過冬之計,待諸事安託就緒,他又拿出和尚兩張紙條,同店小二的一番話,仔細參詳。
不久,李寧便對英瓊說道:“這位高僧即說與我是鄰居。那凝碧崖定離此不遠,我想趁著這幾日天氣晴朝,在左近先為探尋,只是此地脈寬擴其大,萬一當日不能回來,你不可著急,千萬不要離開此地才好。”
英瓊點頭應允:“爹爹自行小心便是。”
於是,由此日開始,李寧果然就在這山前山後,仔細尋訪了幾次。又到本山許多有名廟宇探問凝碧崖下落,可惜俱都無人知曉。
英瓊閒著無事,除了每日用功外,自己也帶著父親當年所用的許多暗器,滿山去追飛逐走,一有野味,立即打將回來,把它用鹽淹了,準備過冬。
她生就天性聰明,加以資質甚佳,無論什麼武功,一學便會,一會兒便精。
自從入山到現在,雖然僅止幾個月工夫,已然學了不少能耐,她那輕身之術,更是練得模比猿蹂,疾如飛鳥,每日返山縱躍,越來膽子越大,也走得越遠。
李寧除了三五日赴山岩下汲取清泉外,一心只在探聽那高僧的下落。英瓊怕父親擔心,又來拘束自己不得走遠,也不對父親提及出遊事。
父女二人,每日俱是早出晚歸,習以為常。
漸漸過了一個多月,凝碧崖的下落,依舊設有打聽出來。
這時隆冬將近,天氣日寒。
他們所住山洞,原是此山最背風地區,冬暖夏涼,加以李寧佈置得法,洞中只要燒起一個火盆,便覺溫暖如春,不為寒感所逼。
這日李寧因連日勞頓.在後山深處遭受一點寒涼,身體微覺不適,英瓊便勸他暫緩起床。索性休息些日,再去找尋凝碧崖的下落,自己則準備起床,生火熬粥,與她父親驅趕風寒,睡一不覺發發汗,風寒自去。
她起床時,忽覺身上雖然穿了重棉,還有寒意。
出洞一著,只見雪花如掌,四面紛飛,兀自下個不停。把周圍大小山峰,枯枝、禿巖、點綴成一個瓊瑤世界。
半山以下卻是一片渾茫,變成一個雪海。雪花如棉如絮,滿空飛舞,也分不出那雪是往上飛,還是往下落,紛紛紜紜,著實迷人。
英瓊生平,幾曾見過這般奇景,不禁高興得挑起來,急忙進洞報喜道:“爹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