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女人在北館有自己的房間。但我討厭那邊的建築。”
“為什麼?”
“就是不喜歡!”伊佐夫說得很不客氣,接著又加上一句,“如果硬要我說……怎麼說呢?心裡不舒服……也許是因為太接近核心了,我覺得心裡不舒服。”
“核心?”
“好了,再見!小心不要被蠱惑了。晚安。”說完,伊佐夫踉踉蹌蹌地朝門走去。望著他的背影,我心裡想——這個樹獺太饒舌了吧?
4
在東館一樓的玄關大廳內裡,有一扇雙開門,其上有門楣。我從二樓下來後,毫不猶豫地朝那扇門走去。門嵋上有紅玻璃。那紅色太深了,如果對面沒有光線,讓人分不清是紅色,還是黑色。玄關大廳的門也是同樣結構。從位置上看,這扇門似乎通向庭院。
門沒有上鎖,外面的光線透過玻璃、泛著紅,照進屋內。我猛地推開門。
和預想的完全吻合,門外是一個正對庭院的大平臺,那平臺鋪著黑色的磚頭,劃出一道柔和的弧線,延伸到庭院中。
雨比剛才小了,風也停了。
我夾著素描本,從平臺走向長滿荒草的庭院。也許是颳風下雨的緣故,氣溫相當低。和昨天一樣,我穿著米色的長袖襯衫,深藍色的馬甲,竟然感到有點冷。溼漉漉的雜草也讓腳下涼颼颼的。
在小雨——其實可以說是細雨——中,我環視周圍,剛才在二樓視窗看到的風景沒有絲毫改變,還是黑糊糊的,周圍的四幢建築讓人覺得像是剪紙。
我回到房簷下能擋雨的地方,站著開啟素描本,用左手和上腹部支撐著,右手握著鉛筆。我決定先大致描繪一下開闊庭院對面的西館。
長滿爬藤的黑色海參形凸稜牆,從左端突兀出來,四方形的塔屋……灰暗天空下,這個西洋式的古老建築看上去讓人覺得陰森可怕,它還有一個別名——“達麗婭之館”
與此同時——
我不禁想起剛才在二樓首藤伊佐夫離開時所說的一句話。
——也許是因為太接近核心了。
他的原話就是這樣,我覺得話裡的核心指的就是西館。昨天晚上,玄兒也說這個西館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幢中心建築。
據說宅子裡的人把東館稱為“外館”,把西館稱為“內館”。我覺得這個“內”字就象徵了一切。所謂“內”,就是某個事物的深處,也就是該事物的關鍵處、核心處。我聽說過“內”本來指的是家中放爐灶的地方,後來轉為指房子的西南方向——也是祭祀神靈的地方。
——小心不要被蠱惑了。
這是伊佐夫離開時所說的話_
我會被什麼東西“蠱惑”呢?包括玄兒在內的浦登家族到底被什麼東西“蠱惑”了?
讓我覺得不解的問題太多了。
素描的時候,我產生一種衝動,想離那裡更近一點。但是我不願雨水打溼素描本。我放下素描本,走到庭院中,心裡後海沒帶傘下來。
在稀疏、枯黃的樹叢中,有一條人走的小路。在庭院中央,常綠灌木叢中,有那個小房子,小路就像是從南北兩面迂迴一般,在那裡分成兩股。我選擇靠近北館的那條路,朝西館走去。
北館看上去和東館一樣,也有通向庭院的大門和平臺,從那裡延伸出的小路在前方與這條路匯合。用碎石堆積起來的外牆上有窗戶,但都關得嚴嚴實實,讓人根本就察覺不到裡面是否有人居住。
細雨中,我走在小路上。因為雨水,地面鬆軟了,讓人覺得似乎連泥土本身都腐爛了。每走一步,我就覺得腳下沉重一點。
漸漸地,西館越來越近了。
一層和二層的黑色百葉窗依然關得嚴實,黑色凸稜牆上的爬藤被風吹得此起彼伏。那就是“達麗婭之館”——這個黑暗館的“核心”。
……我突然停下腳步。
因為透過細雨聲和草木的搖曳聲,我聽到了另一種聲音。
那似乎是金屬摩擦的聲響。這個聲音來自哪裡?
我環顧四周,想找出聲響的來源。很快,我的視線轉移到左首方向,那個常綠灌木叢—那不是黃楊、桃葉珊瑚,好像是紫杉、沉香樹——的對面。是那對面嗎?難道是從那個小建築裡傳出來的?
小路在前方緩緩地,拐到左邊,似乎一直通向西館,那裡肯定有通往常綠灌木叢對面的岔路。
我加快步伐。風雨似乎也合著腳步節奏,變得猛烈起來,草木的搖曳聲也比方才大,我走得更快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